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产业变革。
“信息化”这个词,已经是几十年前的热词了,科技发展到今天,“数字化”逐渐代替了“信息化”,成为新的热门词汇。虽然词汇变了,政府、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需要大幅提升。今年的两会上,“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政府数字化进程,促进信息网络建设,鼓励企业积极转型数智化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可能很多人对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了解并不多,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一般都设有信息化相关的部门,主要负责机构组织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日常维护、数字化转型等工作,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
但是,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的建设和完善。从传统封闭的信息化架构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oT的万物互联,IT管理的边界从企业内部彻底打开,数据量指数增长,对于传统信息化部门来说,想要做好数字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IT运维管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大痛点。
IT运维的痛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随着数字化的推进,传统的运维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数据量、高并发量的需求,经常会导致组织业务不稳定的现象;另一方面,当下的数字化推进过程中,政府和企业更注重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比如:部署公有云、混合云、微服务等,没有足够重视“上云”之后的运维。
在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期,很多企业出现了严重的数字化运维问题,比如:线上用户量暴增,服务器出现频繁宕机,业务崩溃时有发生,这些都是运维能力不佳导致的,甚至直接影响业务的增长。
云智慧总裁 刘洪涛
“在我们看来,数字化运维还是一个蓝海市场,因为我们跟传统的运维管理商做的是不一样的事情。我们根据现代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运维痛点,重新定义了数字化时代的运维管理,我们管它叫智能业务运维。”云智慧总裁刘洪涛告诉亿欧。
IT运维市场的新蓝海
IT运维的价值体现在对业务稳定、运行安全和提效降本三方面的保障与控制。放眼全球,企业为了优化IT运维水平,必须借助运维管理软件来提高自身运维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2014-2018年中国IT运维管理软件市场规模,来源:信通院
根据信通院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的5年中,全球IT运维管理软件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7.9%,整体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IT运维市场同样发展迅速,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IT运维管理软件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9.1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数字化系统规模、复杂度以及数据应用与监管等挑战,是IT运维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目前,智能业务运维市场正处在拓荒阶段,而且这段拓荒期估计要持续5年。我们相信,践行数智化的智能业务运维将会成为IT运维行业的未来。”刘洪涛自信的说。
据Gartner预测,以AIOps为核心理念,覆盖IT基础设施监控(ITIM)、应用性能管理(APM)、网络性能监控(NPMD)等领域的智能业务运维市场,将以每年约16%的增幅高速增长,可谓“水大鱼肥”的IT运维新蓝海。
打造“智能业务运维”旗舰
刘洪涛说:“现在的数字化跟过去是完全不同的,上一代的信息化是解决内部管理问题,比如OA系统、电子邮件等,主要是为了增强组织内部的工作效率,而且这些系统对于组织来说都是封闭式系统,对于运维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在某个时间段的时候能够保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就可以。而数字化聚焦的是企业核心业务,比如电商场景中,有微信营销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都是开放式的,对于组织的IT运维而言,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线上的业务系统,必须时刻保持稳定、安全的运行,否则将直接影响到业务发展,这对IT运维的要求很高。”
在此背景下,云智慧开始专注于围绕数字化系统架构和核心业务,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IoT等前沿技术,着力打造国内智能业务运维市场的旗舰,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运维体系建设、智能运维管理,持续赋能企业的互联网级运维能力。
云智慧的产品从ITIM、ITOM、ITOA到ITSM,覆盖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数字化运维监控中心(DOMC)、数字化运维事件管理产品(DOEM)、智能化日志分析(DOLA)、数字化运维服务管理(DOSM)等等。每个产品解决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运维场景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运维工作中,难题总是错综复杂、互相交织在一起。因此,在产品的基础上,云智慧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更受欢迎,比如:IT分层监控、运维数据治理、业务与IT集中管控等。
保险业效率变革的一角
当然,不同的行业、企业有独特的场景需求。
拿保险行业来说,最近几年,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无论运营方式还是消费场景都出现了巨大变化,传统低效的人工服务模式逐渐被高效的数字化方式所取代,电子保单、移动查勘、自助理赔成为消费者选择保险的重要考量因素。数字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保险行业IT运维面临软硬件数量激增、应用和架构复杂化、变更频繁、运维数据井喷等困难和挑战。
在保险公司数字化系统建设中,传统监控系统的监控广度和颗粒度都无法满足目前的监控管理需求,缺乏自动化技术手段对业务系统实时监控,存在故障无法预警的风险。在技术管理层面,业务系统的计算、网络、中间件及数据库存在大量数据孤岛,导致故障排查困难,不能通过快速定位故障根因,保障数字化创新业务的增长需求。
因此,需要一套符合全新业务理念的一体化智能业务运维管理平台,对基础设施、网络链路、应用系统性进行统一监控,实现基于业务的端到端应用系统性能监控管理。
然而,这种监控管理平台是传统平台无法高效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重新定义监控管理系统的方式,把问题的核心找到,从而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云智慧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调整。
首先,部署监测点。通过全球部署的骨干网监测点节点,特别是国内100多个重点城市的监测点,持续监控微信客服业务场景中区域用户体验问题,以及电子保单用户在投保过程中遇到的页面加载缓慢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性能瓶颈。
其次,收集解决外部客户的使用问题。通过在移动展业APP、银保通APP、保险服务APP等移动APP上集成SDK,抓取移动端出现的缓慢、错误、崩溃、卡顿等问题,从发现问题到定位问题只需要2~5分钟时间,大大提升了IT部门解决前端用户体验问题的效率。
第三,收集解决内部人员的使用问题。通过在前端服务应用、保费计算应用、网销应用服务实例上部署Agent方式,实现对微服务每个实例的监控,帮助运维人员更快速、更精确地定位微服务后端的性能问题。
最终,云智慧通过自主研发的专业运维数据库,将多源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处理和关联分析,使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统一视角的用户体验及IT系统健康数据呈现给用户,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判断依据。
像这样的企业数字化难题还有很多,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科技的快速发展、生活场景的不断升级,对原来的旧平台、旧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比如:数据量指数级增加,用户体验需求更加细化和具体,追求更高。
“旧瓶完全装不了新酒,必须从站在新的角度,用更加前沿的技术,思考问题底层的根源,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因此,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背后真正的改变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用领先的技术解决更加复杂的场景化问题。”刘洪涛如是道。(作者:袁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