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基建”,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全力攻关

南京市“四新”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栖霞区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聚焦“四新”建设需求,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攻关,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四新”行动。在2020南京创新周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访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在“新基建”相关领域已突破了一批技术难关,正在积极推进市场化。

“全世界都靠人工”!他研发自动平台将效率提高60%

“集装箱底部有4个锁钮,拆装它才能进行集装箱的堆放和运输。看似简单的业务,全世界的港口都要靠人工。”在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内,技术创业者/发明人李先生在他由地下车库改建的实验室里告诉记者,几年前,上海建设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但在集装箱锁钮拆装环节,找遍全球供应商,都没有可行的自动解决方案。

针对这一难题,李先生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得到了上港集团领导与行业专家的鼓励,“你们的方案是已知方案中最为合理的一种,如果你们能把这个世界级难题解决,上海港将积极支持你们的科技创新,为全自动码头建设增添中国自己的科技创造与发明。”

在确定了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之后,李先生率团队落户南京大学与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合作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依托南京大学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自主发明的机械结构与整体方案,终于在地下车库中完成了原型机的制造。

这个智能机械通过智能视觉精确定位技术+多伺服定向运动控制+港口业务信息与流程再造三方面的结合,使得集装箱码头的锁钮拆装效率提高60%,业务动作时间节约70%,并提升吊车/集卡的运行效率与作业安全。该系统是港口智能化的重要环节,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目前,李先生正着手把研发团队注册成创业公司,进行实体化运作。

“前沿技术转化成实际产品并有市场反馈之后,再成立市场化主体,进行实体化运营,是我们研究院的一大特点。”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李俊表示,这样的项目在研究院还有多个,都在稳步推进中。

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8月,由南大计算机学科多位教授牵头,依托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撑软件和应用系统,进行软硬件整合和多系统集成,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我们的许多技术与‘新基建’产业链高度关联,研究院正大力推动相关平台建设、技术开发和市场转化,助力栖霞‘四新’行动。”李俊说,该院正在建设的工业互联智能生产可视化系统,利用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精准定位产品和5G网络,将人员、物料、产品、工具、车辆等关键的流动生产要素同步至工业生产数据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实现效率提升、质量把控、生产安全、物流优化等功能,可以有力支持制造企业向“工业4.0”进化。该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预计明年初步建成,目前已完成工业定位互联产品的开发,并在多个制造、物流企业开展应用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栖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栖霞区积极落实我市创新名城建设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营为导向,加速推动“科技+产业” 融合,主动融入创新热点区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目前,该区累计签约新型研发机构50家,孵化和引进企业800家,聚集各类人才近1000人,自主基金设立规模超10亿元。南京市“四新”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栖霞区聚焦“四新”建设需求,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攻关,产出“四新”相关研发成果近70项,为“四新”行动提供了强劲助力。

更多详细信息可登录官方网站进行了解:

助力“新基建”,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全力攻关

http://www.njheguang.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