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数字战疫”成长为中国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线问诊、企业云会议、公共交通无接触乘车码、智慧校园云课堂……这些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应用,保证了疫情期间的正常生活秩序。疫情大考之下, “新基建”的作用正在开始显现。而智慧交通的建设作为AI、云计算、5G等技术的融合交汇点,成为发展“新基建”的先锋阵地。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在提案中指出,“汽车在智慧城市‘新基建’中具有越来越多的新功能。原因在于,汽车将以智能化和网联化为重点建设方向,全面进入智慧交通终端平台阶段,成为连接人与交通以及其他城市设施的新型智能终端,为全面服务智慧城市奠定基础。” 徐和谊认为,有必要融合汽车、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把汽车产业打造成现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智能城市的AI细胞。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慧交通云大脑……这些新兴的未来出行新风口,在新基建的助推下,或将分步骤实现,显著增强城市路网与车辆的协同效率和安全性。
政府需要联合高科技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建设城市大脑。百度、腾讯、阿里、华为等众多产业巨头卡位布局车路协同、V2X、自动驾驶,通信商、车企、互联网公司、道路管理方、地方政府等陆续参与到建设中,构建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车路协同新生态。
一方面,对于车辆来说,通过V2X,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使车辆实时获取视距感知盲区外的全局交通网络信息,并与云端协同进行驾驶行为决策,极大地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也能够为驾车出行的用户进行实时交通信息提示。另一方面,对于交通部门来说,通过打通人、车、路、网的数字闭环,能够云端共享人流、车流、交通流,助力政府实现高效的交通出行信息管理。
在车载智能领域,可以将车端、路侧集成的实时道路交通信息数据及服务,广泛触达到车联网和手机应用的终端用户。例如在视距范围外的前方道路出现临时拥堵,可以在车机或手机应用上实时推送,帮助用户灵活调整路线。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能够借助其庞大用户平台,帮助行业有效触达广泛C端用户,解决终端设备普及率低、缺乏主流触达用户的软件等问题。在路侧智能领域,运营商、交通部门、路侧管理方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构建车路协同平台,让道路也成为智能交通网络的一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交互,让智能的车跑在聪明的路上,进一步提升交通调度效率和驾驶安全性。在其中,除了传统参与方之外,互联网公司也扮演了愈发重要的角色。例如,腾讯已与交通部公路院、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英特尔、诺基亚、中国联通、东软等企业达成合作,发布5G车路协同开源平台,聚焦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路协同。而在云端智能领域,通过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云控数据平台,支持车路协同相关的数据挖掘、智能决策、模型训练、智能调度等。
在公共交通领域,移动支付、小程序等互联网工具和平台,利用其广泛的用户触达和活跃度,也能够在数字政务、数字化管理方面发挥巨大效用。例如,微信、支付宝推出的“健康码”,通过数字化的小程序工具,帮助政府高效管控疫情。具体到公共出行领域,腾讯推出“乘车登记码”数字防疫方案,公众乘坐交通工具时,通过扫描微信“乘车登记码”小程序码,用“无接触”的方式记录乘客体温、车辆信息、乘车出行路线等,能有效降低手工登记的接触风险。当出现疫情时,卫健部门可根据乘客的登记信息,第一时间通过短信或微信通知同乘乘客,实现乘客信息可查可追溯。腾讯乘车码还在深圳地铁推出的“地铁车厢拥挤度查询”功能,在疫情防控返岗复工的特殊时期,为深圳市民安全出行提供参考。
类似“乘车码”这样的拥有广大用户群体的交通出行小程序,能够助力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减负减压”,通过交通大数据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路,提升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打造更加通畅有序的城市交通流。
对于互联网企业、汽车企业以及新基建建设之间如何协同共赢,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此次两会建言中表示: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是不可分割的系统。如果我们把新基建、数据要素和产业互联网的三者关系比作“路—油—车”,那么产业互联网与新基建的紧密结合,就如同未来智慧交通所必需的“车路协同”。
这一美好蓝图的实现,一要靠融合创新,传统企业与数字产业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属于新基建时代的“新物种”。二要靠开放协同,打破产业链“信息孤岛”,打通从生产制造到消费服务全链条的数字化连接,这就需要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互通互助,从单一触点的合作升级到生态的协同开放,将更多“活水”引入产业互联网、新基建的“大江大河”中来。
新基建、产业互联网正在利用数据洪流,将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基建结合,赋予未来出行更多可能,为大众提供安全、智能、便捷的生活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