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呼唤数据中心“整合者”

“新基建”会带来新一轮的数据中心建设高潮吗?毋庸置疑。

据招商证券保守估算,未来五年,我国所需的服务器数量超过1000万台,这将带动至少5000亿元以上的投资;再考虑到数据中心配套所需的“风火水电”等基础设施,整体规模将轻松突破万亿元大关。

数据中心是“新基建”的基础设施。“新基建”的核心内容,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其实都离不开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领域,“新基建”毫无疑问将带来乘数效应。

数据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全国各地的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根据市场上的公开数据,下面我们将从区域和数据中心厂商两个维度对数据中心的建设进行一次梳理。

01 区域市场:供需失衡矛盾仍在,关键还是看市场和需求

首先从区域来看。2018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这些区域,规模经济效应已逐渐显现,基础设施的密度与网络化程度正全面提升,创新要素快速聚集,新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另外,国家还在深入布局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等。助推这些核心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数据中心这个“基础”必须进一步夯实。

粤港澳无疑是一大投资热点地区,电信运营商已经捷足先登。举例来说,位于广州的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中心已经动工,总投资额达68.9亿元,建成后将形成不低于2000万核CPU的处理能力和10ZB的存储能力。项目一期将于2022年投产,为整个湾区的5G、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提供支撑。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与惠州市惠东县政府合作,将在当地共建中国移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中心,计划投资50亿元,建成后将提供3.2万架装机能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同时,辐射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

“新基建”呼唤数据中心“整合者”

“新基建”数据中心建设热点地区

京津冀地区可以说是数据中心建设历史最悠久的,而且是很多部委、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总后台”,北京的亦庄、望京、稻香湖等几个区域是大型数据中心最集中的地方。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建设与客户和市场的需求紧密相关。有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场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量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几年前《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的出台,北京对数据选址和绿色化、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数据中心建设有向北京周边延展的趋势。

长三角地区正在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安徽、湖北、江苏等省依托当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升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位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网安基地,通过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为武汉“新基建”打造核心支柱,并且经受住了此次新冠疫情的考验。2016年底建成投产的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是国家网安基地的先导项目和首个建成项目,目前承接了武汉市45个委办局、近150个政府云平台的运行管理。2018年5月启动建设的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已于2020年3月底复工,建设步伐正不断加快。

在中国,数据中心建设始终是刚需,尤其是随着云计算、数字化转型的兴起,全国各地的数据中心建设一直在快马加鞭。但从整体布局和需求来看,“东热西凉”的问题依旧,这是供需结构性失衡所导致的——在经济发达地区,需大于供;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供大于需。虽然一线城市在土地、能耗、电力等资源方面捉襟见肘,但由于大部分客户集中在这里,考虑到接近客户,在网络延迟、专业服务等方面更具优势,可以预见,未来在“新基建”的浪潮下,数据中心的建设格局,依然会以成熟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为热点和核心区域,特别是那些需要公共服务的场景。

由于大城市的数据中心建设“限令”,再考虑到气候、能源、成本,以及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等问题,越来越多新建的数据中心最近几年开始向一些能源富集区域转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贵州、宁夏等地。

贵州与宁夏类似,都位于西部,区位优势明显,既可服务国内客户,又可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禀赋独特,气温、能源等优越条件以及地质结构稳定,非常适合建设数据中心。其实不仅仅是贵州和宁夏,在过去十年中,重庆、成都、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建设了大批数据中心,这主要得益于当地的资源条件,如气候适宜、电力成本较低等。但是就像上文已经提到的,由于供需失衡,以及距离远导致网络延迟高、跨省网络带宽交易价格较高、很难留住专业人才等现实问题,导致这些地区的数据中心在利用率上还不尽如人意。在这些地区建设的数据中心主要还是为当地客户服务。

赛迪顾问的专家表示,从整体来看,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数据中心建设还是要统筹布局,慎重考虑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对实时在线要求高的业务应靠近一线城市,而离线非实时业务可以考虑远距离布局。

IDC的分析师也建议,各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色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建设数据中心,全盘考虑电力供给、气温,特别是当地用户的需求、与地方支柱产业是否匹配等因素,切忌盲目跟风。

2.厂商:加速转型优化,用好“新基建”这一加速器

其次,从数据中心厂商的角度来分析。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数据中心的建设者、拥有者和运营者,数据中心厂商对于“新基建”早就引颈以待。在这里,我们将参与“新基建”数据中心建设的厂商粗略地划分成三大类:电信运营商、专业的数据中心和IDC厂商,以及互联网厂商。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5G是新战场。据悉,中国移动计划在2020年新建30万个5G基站;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则计划2020年前三季度在全国范围内建设25万个基站。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5G网络建设的总投资有望达到1.2万亿元,因5G带来的数据中心、网络等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规模则更大。

“新基建”呼唤数据中心“整合者”

“新基建”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新基建”呼唤数据中心“整合者”

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一期已全面复工

2020年5月9日,中金数据庆祝了15周岁生日。在北京、昆山、烟台和武汉,中金数据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布局正不断完善。特别是已经全面复工的中金数谷武汉大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预计最快将于2020年6月底投产,二期项目将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建设,预计明年6月底投产。这对于武汉国家网安基地的建设无疑是一个利好,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在资本运作层面,2019年11月,中金数据与基汇资本建立合资伙伴关系,成立专注于在中国开发、收购和运营超大型IDC的项目资产包。基汇资本已为此项合作设立了“互联网数据中心基金”,据悉该基金一期的资金规模是中国数据中心投资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行业基金之一,且投资人全部来自于全球顶尖知名机构。

“新基建”是一个加速器,让数据中心厂商加快了转型、优化的脚步。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也就是俗称的“风火水电”的建设虽然非常重要,但这些对于数据中心和IDC厂商来说只是最基础的,除了在技术上锐意创新以外,更需要在业务和运营模式、专业服务,以及了解客户需求等方面下大功夫。

从厂商的角度看,“新基建”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来说肯定是加分项,将有力地刺激和促进整个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基石的核心和基础支撑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另外,“新基建”也对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绝不能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应在宏观合理规划的情况下,根据各地客户的实际需要和具体的业务场景,打造绿色节能、智能化管理和运维、成本优化的高质量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者和使用者,不能为了建数据中心而建,而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为“新基建”服务,让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快速落地,造福整个社会。

产业集中,数据中心需要“整合者”

其实,“新基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曾明确了提出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虽然后来“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写入了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但当时“新基建”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大火”。

进入2020年,从1月到3月的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包括1月3日的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14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月2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2月23日的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内的密集的中央会议,从各个角度对“新基建”进行了深入解读和诠释,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和部署,“新基建”项目被快速提上日程。

数十万亿资金的投入、成百上千个项目动工,确实让人感到欢欣鼓舞,但也有人指出,“新基建”虽好,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不能给“后疫情时期”经济社会的复苏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金数据董事长杨洁却不这样认为:“虽然目前关于‘新基建’还存在争议,但从投资规模、建设周期、应用周期、产出周期等方面来衡量,‘新基建’无疑是‘近水’。另外,所谓的‘新基建’,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即便是在老基建领域,用‘新基建’的方法和工具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新的价值。再有一点就是关于投资,有人认为老基建是由国家和政府来投资建设,而‘新基建’的资金应主要来自于市场。其实,更准确地说,‘新基建’应该是一种混合投资模式,既包括国家和政府的投入,也有多样化的市场投入,包括民营资本,甚至外资。这是因为‘新基建’的进入、管制门槛没有老基建那么高,资本进入相对容易,诸多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搞清数据中心与“新基建”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中心在“新基建”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价值,是非常有必要而且也是十分紧迫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数据中心全行业未来的发展。

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数据中心产业发展集中度的问题。

我国的数据中心建设速度之快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大约有7.4万个,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27万架,在用IDC数据中心为2213个。而在整个数据中心市场排名靠前的欧美和日本市场,整合早就是大势所趋,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的比例越越高。数据显示,美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已占全球总量的40%。

虽然在我国数据中心领域并不缺少在国内国外上市的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规模的公司,但是这些排名靠前的数据中心厂商彼此之间并没有拉开距离,缺少“鹤立鸡群”的角色,这也反映出整个产业集中度并不高。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第三方数据中心大约占整体数据中心市场的40%-45%。

在“新基建”这样利好因素的促进下,数据中心市场未来的发展必然会进入到高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程度,从而导致不断洗牌,最终产业发展将走向集中,数据中心市场将产生真正的“王者”。现在的欧美数据中心市场就是未来的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写照。未来在中国也可能会出现像Equinix这样的数据中心“巨无霸”企业。

简言之,中国数据中心市场需要进一步整合,而“新基建”的出现很可能会加速整合的到来。谁能成为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整合者”?是经常性地扮演颠覆者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还是那些从现有的数据中心和IDC厂商中杀出重围的企业?现在来看还充满悬念。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那个“整合者”姓甚名谁,但是我们可以梳理出“整合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这样就更容易发现那个“潜在的整合者”。

“整合者”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入围条件。

第一,强大的资本实力。众所周知,数据中心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高投入。虽然现在“轻资本运营”是个时髦词,但是说到底,数据中心的“风火水电”不能凭空而来,它们要实实在在地矗立在那里。运维和服务可以轻量化,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还是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资金的来源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国家和政府、国内的投行和金融机构、某些行业的头部企业,以及外资等,关键看谁有能力实现资本投入的最大化和有效配置。

第二,困扰数据中心长久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能耗问题。一些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动辄数亿元的电费是不可承受之重。一些厂商别出心裁地将数据中心建在海底、湖底、山洞甚至极地,为的不就是降低能耗,有效实现制冷吗?有数据显示,能耗占数据中心整体成本的约一半。谁能在解决能耗问题上抢得先机,谁将最有可能在“整合者”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直接的原因,能耗与数据中心对外提供的服务价格直接挂钩。

第三,数据中心的运维和交付能力。数据中心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即使山崩地裂也要岿然不动。在现实中,因为业务系统宕机导致公司关门大吉的事例不胜枚举,曾经的“9·11”事件带来的伤痛至今回想起来还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不可否认,数据中心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它对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极致的追求,而高效、严谨、安全的运维与交付是转“危”为“安”的基石。

第四,网络的连通能力。中外最大的不同之处可能就是,在中国,网数是分离的,有能力提供网络连接的就是那几大运营商。而国外领先的数据中心企业,其网络全部是自主的。未来第三方中立的数据中心,其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可能就来自于网络,如果继续依靠别人,而没有自己的网络连接能力,那么数据中心将永远是孤立的,不仅网络连接的成本会居高不下,连带还会产生许多其他相关问题。

“作为数据中心的‘整合者’,应该拥有上述能力和工具,包括资本、能耗、运维与交付,以及网络连接。”杨洁表示,如果仅仅具备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将很难拥有强大的整合力。

“整合者”呼之欲出,数据中心发展迈入新阶段

因为“新基建”的缘故,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今天中国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新建快建更多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更重要的是厘清数据中心产业的整体发展思路,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而不是盲从或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数据中心真正成为“新基建”的根基和重要推手,促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话题还是回到数据中心的“整合者”。“整合者”不是要彰显一家独大,它的出现意味着数据中心产业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高度集中化和有效化。“整合者”所具备的能力和工具,是一个现代化数据中心企业所应拥有和掌握的,是数据中心市场和产业健康长久发展的坚实保障。

究竟谁最具有“整合者”的潜质?从笔者的调研和观察看,中金数据卧薪尝胆多年,已经初具“整合者”的能力。我们就按照上文提到的四项标准,逐一“对号入座”。

“新基建”呼唤数据中心“整合者”

中金数据刚刚庆祝了成立十五周年

首先看资本层面。中金数据与国际上领先的资本合作,比如KKR集团。它是国际上老牌的杠杆收购天王,也是金融史上最成功的产业投资机构之一 ,还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中,KKR位列第29位。上文也提到,中金数据与基汇资本达成了战略合作。在亚洲,基汇资本在商用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排名首位,它背后的合作伙伴都是全球知名的投资和金融机构。与中金数据合作后,基汇资本投资组合中的首个种子项目就是中金数据位于江苏昆山的数据中心。中金数据与基汇资本合作的资金规模首期有数十亿元。灵活的、规模庞大的资本合作,让中金数据未来在数据中心方面的布局会更加游刃有余。

其次看中金数据如何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整体能耗。中金数据与中美绿色基金达成了战略合作。中美绿色基金的愿景是“通过中美金融、绿色发展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跨境创新,协助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绿色股权基金的标杆和中美绿色合作的市场化执行者”。目前在国内的绿色发展上,中美绿色基金在基金规模方面是最大的,而中金数据是中美绿色基金在数据中心领域唯一的合作方,设立了较大规模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数据中心的能源管理改造。第一个成功的试点项目就是中金数据运营的北京数据中心。在该数据中心,中金数据联合华夏银行,从服务器到整个数据中心物理空间全部进行改造,整体能耗降低了15%。这一改造项目也受到了工信部的充分肯定。中金数据的北京数据中心被授予金融行业唯一的绿色数据中心称号。

再次看中金数据在数据中心运维上的创新。中金数据与全球公认的数据中心标准组织和第三方认证机构Uptime Institute合作成立了一个数据中心产业研究院,专门做Uptime标准在中国的落地工作,包括培训与认证推广等。中金数据与Uptime Institute深入合作对于提升中国数据中心的机房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举也得到了工信部的支持。另外,中金数据还与Uptime Institute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据中心标准联盟,专注于制定和推广数据中心标准,许多运营商、大型互联网企业,以及金融机构都是联盟的发起者和成员。

与Uptime Institute合作之后,中金数据干了一件事,就是用一年半的时间开发了一套以数据中心智能运维管理为核心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系统平台,从数据中心的规划开始,一直到建设、交付、运维和项目管理等全周期,多维度的管理起来。目前,该平台已在中金数据的昆山数据中心分期上线应用,并且为我国的头部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效果非常好,实现了整个数据中心的自动化和平台式管理。

同时中金数据非常注重数据中心的人才培养,并在数据中心标准联盟的框架下与清华大学大数据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和中华职教社合作开展了数据中心人才职业教育项目,在我国上万家职业教育院校的相关院校中增设数据中心学科,并为其编写数据中心专业教材。中金数据的数据中心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将作为教学工具,免费提供给在校师生进行研学使用。数据中心研究院与数据中心标准联盟、清华大学大数据基础设施研究中心,正在研讨数据中心人才能力认证工作,未来也会加入数据中心职业教育中,为人才培育做一份贡献。

最后就是网络连接能力。大约两年半以前,中金数据便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其主要团队人员均来自国内知名电信运营商,并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数据中心领域所有的网络运营牌照。中金数据在网络方面不断投入,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举例来说,位于武汉的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支撑了武汉市大约70%的政府信息系统的运转,覆盖50%的民生需求,真正做到了一瓶酱油一瓶醋都能在网上解决。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支持的应用之一“武汉微邻里”,在疫情之前的日常流量为10万人,在疫情期间流量猛增到600万人,几十倍流量的增加需要多少带宽支撑?正是因为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中金数据在全国的几个数据中心全部直接相连,才解了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的燃眉之急。

“当初我们成立网络公司,将全部数据中心互联起来,公司内部很多人都不理解。”杨洁表示,“这次战‘疫’充分证明了网络连接的价值。”

中金数据苦练三年内功,找短板,补短板,在“新基建”浪潮兴起之时,紧抓跃升式发展的机遇。“以前,在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建设上,我们比较谨慎,略显保守,这和资本等方面的实力有关。在补足短板后,接下来,我们在数据中心领域会走得更大胆一些,更坚决一点。”杨洁表示,“在‘新基建’提出后,我们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按既定的节奏,未来大概每年会有两个新数据中心的选址和项目确定下来。我们已经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将重点建设较大规模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最终必须解决集中度这个问题。就像汽车、光伏、半导体等产业一样,它们有的已经实现了集中化,有的则行进在实现集中化的路途中,但是不管怎样,在一个细分领域最终会出现几家规模最大的领导者,或者说“整合者”。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些新的领域,在最初发展阶段可能会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但归根结底,市场将被整合,由几家“整合者”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这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历史,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