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平:汽车产业颠覆速度在加快

5月25日,2017中国汽车创业投资峰会暨中国(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合作大会方案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以创未来。新势力为主题,立足汽车产业变革带来的产业创新发展新机遇,重点突出汽车整车、零配件、新能源汽车等企业的创新发展。会上,来自四川省政府领导、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领导高屋建瓴地建言献策,共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以下为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演讲实录: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

大家下午好!

刚才蔚来资本张总的演讲非常精彩。我只是说在我们这个行业,其实永远有一批人醒着,而永远有一批人睁着眼睛,但是他确实已经睡着了。

最新的一个案例,谁睡着了,然后被摇醒了,然后他就走路了呢,福特的CEO,这是这个行业最近的一次大的地震。在讲这个案例之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比如说同样是16万的一辆SUV,一辆是新能源,新能源续航300到500公里等等,时尚的设计,但是另外一辆不仅是新能源的,它还是有很多黑科技,科幻感满满,那这两辆车愿意买第一辆的朋友举手,一共就三四位,愿意买第二辆的举手,几乎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这样的超越并不是因为资本市场的人都在盲从,他们都瞎了眼,并不是因为媒体在炒作,疯狂的科技泡沫造成了投资人的盲从。因为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我们只是看到一个最新的结果。所以我是用一个案例来跟大家做一个开始,一个什么样的开始呢?不要高看那些每年有几百万辆销量,甚至更高销量的伟大的车企,他们很多时候还不如在座各位。他们在很多时候连一个基本的,对市场的一个判断、嗅觉、灵敏度可能都往往力不从心,更别说那些二线的、三线的企业,但是这个恰恰就是创新的力量以及新企业的力量,也是今天我要给大家做的报告的主题。我的主题是全球创新前沿科技地图,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这个部分,在技术这个部分发生了什么。

在座各位我看到很多男生,你们可能了解,30年以前,上亿美金级别的战斗机用的HOD的抬头显示系统,是多普勒的跟踪雷达,超低空的飞行。过去他们是以上亿美金为代价,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在一辆十几万的,几十万的汽车上面都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科技,这就是这个行业的变化,是IT、IC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已经不需要我去描述。在下面报告的部分,我只是给大家去看最新的有哪些变化正在发生,而这些变化对于汽车业者,对于IT业者,对于网络业者意味着什么。

我们用了整整三年多的时间,去了这个地球上跟这个领域最相关的一些国家的相关企业,相关的实验室,相关的大学,去跟相关的开发者沟通,去了解每一个细枝末节,每一项创新技术的进展。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是有关系的,那些貌似炫酷的名词,其实它背后是新一轮创新周期,以新的IT、智慧科技为基础的若干个细分领域所形成的一个综合的协同创新的结果。我们不能用一个点去看这些变化,因为如果只是看一个点或者一个领域,这个结论一定会跑偏,所以这个也是我们为什么说要进行地图式的扫描,像一个科技雷达一样进行一个全景式的 系统的扫描。我们去看这个领域的时候也要用同样的思维,一定是全景式的,对它的脉络,每个技术点位要去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每一个领域 的技术点位的洞察。

我们对400多个技术点位,从五个层面出发,每一层里面又有不同的方面,去看每一个技术点位以及它跟周边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一层一层给大家展开,涉及到传感器、芯片、存储、雷达、辅助驾驶系统、操作系统等等不同这些部分的相关分析。这个部分如果给大家一个简单结论是什么?这个市场入门级的,在2017年的时候如果你做不到真正300公里的续航就不要进入这个市场,如果你是中级甚至旗舰级别的,你不到500公里也不要在这个市场里面玩新能源的车。除了大家从公开渠道看到的消息,量产的、高密度的、散热性好的、真正长续航,包括快充能力强的这样的汽车的上市,就是2017年、2018年的事情,续航在1000公里左右,但是他们的价格也是高于300公里左右续航的,这是一个部分。

另外一个部分是什么?汽车市场也是云管端生态争夺的一个部分。在汽车厂商眼里,汽车是它的终端产品,但是带IT厂商眼里,汽车只是智能终端之一,移动场景下的一个场景而已,所以这两个部分的此消彼涨,会是下一个阶段非常有趣的部分。所以我们看到基于云管段端,比如管的部分,基于位置服务的开放平台,情境化的服务,场景化的服务,移动化的服务,这是云管端里管这个部分中间非常重要的。

所以变革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新能源,新能源这个部分,如果我们再过五年以后,我们回看现在的市场会觉得非常之幼稚,而且每一个企业可以看到它非常之保守,而且过度之谨慎。很多问题归根结底不是因为这个市场不具备条件,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技术、产品,或者我们做不出来那样的东西。如果一辆新能源的车续航就是500公里起,充电速度一个小时以内,它的销量不会是今天这样一个情况。包括如果很多新能源车从一开始的设计不是说在老的传统燃油车平台基础上稍微改一改,甚至换汤不换药的话,它的销量也不会是今天这么一个结果。今天新能源的现状就是我们汽车行业过去10年以来努力的结果,我们不作为的部分表现在市场上,就是止步不前的部分,我们在技术研发上进展比较慢的部分,甚至我们曾经领先过,但是后来又滞后了,比如说比亚迪的电池。表现在市场里面,就是你应该有的那个市场地位。关乎于这个方面,我们只能讲说这个市场属于谁?属于敢于往前走的人,敢于创新的人,敢于失败的人,敢于把指标做高,而不是做个100公里、200公里,那个是没有市场的,我们消费者不买它的账的,因为这样的车型大家也都见过后多了。

我重点跟大家沟通智能这个部分。智能这个部分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我先跟大家说一个貌似远一点的。在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的时候,我接受硅谷一个媒体采访,产生了一篇东西,叫《柯洁再败阿尔法狗!但阿尔法狗不是里程碑,AI未来八大悬念待解》,不同渠道已经有好几万人看到了,有不少朋友给了我反馈,给了我什么样的反馈呢?其中有一个信息点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也是我们了解的,也是我在访谈里头提到过的,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营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和心理冲击力的一个营销,从技术上来讲依然处在计算智能的阶段,并没有到感知智能的阶段。

但是这个背后,我们能看到的一个信息点是什么呢?就是貌似远的东西很近,我们国内的企业很多还在说我是做一辆续航200公里还是2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我们在抄后路,就像李书福很早的时候讲过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和一两个沙发,事实证明,他这句话说错了。但是随着业态的进化、转移、变化,最终我们很多汽车从业者会发现,汽车对于传统汽车人来讲,就是四个轮子、一个底盘和几个沙发,而核心的东西,电池、电控、电机,哪怕小到ADAS,大到智能驾驶、无人驾驶,从相关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整个车载智能系统,以及基于自然界面的人机交互系统,以及背后的OS、AR的引擎、VR的引擎,都不在我们手里,为什么不在我们手里?因为别人起了一个大早,我们还没有开始赶晚集。而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逾越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在汽车里面也一定会发生。而且当我们想去做的时候我们都进不去了。在上个礼拜上海车展上,百度开放了它的无人驾驶平台,但是它这个开放有一点点晚,而且这个应该是Google开始做的,但是它耽误在团队的不稳定,策略的摇摆,以及最终是要自己做还是跟汽车厂商合作去做等等。尽管比较晚了,但是未来这个部分依然是IT的,不是汽车厂商的,包括Google在上周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也发布了自己基于AR驾驶技术方面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另外一个山头在哪儿呢?另外一个山头在英特尔,还有另外另外一个山头在哪儿呢?在高通。英特尔用100多亿美金并购了一个以前和特斯拉合作的企业,这还不够,其实很多人没有看到英特尔在别的一些部分的努力,在FPGA相关的芯片架构,在人工智能芯片这个方向,英特尔GPU方向,以及英特尔Cloud上所做的努力。最终导致一个什么格局呢?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一部分的智能是在你终端的部分,另外一部分智能是在云端,所有这些引擎也好,平台也好,后面的计算、存储、架构也好,谁来提供呢,谁来解决呢?就是我们讲的这几方面力量。包括高通去年做了一个最大的并购,400多亿美金。去年一年,近一年之内全球汽车电子行业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个剧烈变化最大的一个标志是什么?就是并购,为什么?自己研发都来不及了,赶快买。而且买不光是财务报表合并,更意味着战略卡位,要把关键方面拿下来。比如(NGep),这个就有点像汽车行业过去说我要做一个稍微好一点的车,但是我要用自动变速箱的时候,我就要用采埃孚的。所以机械的部分都还好办,但是电子的部分一旦形成了它的壁垒、标准、联盟以后,你要再去撼动它是很难的。动不动就是400多亿美金级别,200多亿美金级别,至少也是几十亿美金级别的并购。大家在做什么呢?在做一个新的拼图,就是去并购未来的版图。

包括大家看到最新的软银并购了RAM,最近还入股了一个汽车电子企业5%的比例。入股的这些企业是做什么的呢?做汽车电子。汽车电子,汽车的从业者最熟悉不过,但是新的汽车电子和老的汽车电子是有区别的。老的我们讲ECU,我们讲MCU,我们讲OBD,但是新的汽车电子是什么呢?大量的传感器,大量的新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这是最基本的,还有其它。汽车电子在2020年左右,在整车里面的份额构成来讲,一辆车是100块钱,它能占40块钱,这个比例实际上低估了,为什么?因为它依然混合了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汽车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是IT化,而且它的架构是云管端的IT架构,而且它是三位一体的传感、数据、智能三位一体的AI架构。包括我们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可能在未来,比如说相当一部分是安卓,后端是Google cloud,这个架构和阿尔法狗的架构有什么不一样呢?从基本架构来讲,也许算法有所不同,也许用途有所不同,但是基本技术的架构,传感、数据、智能,云管端,基于计算的存储,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计算架构的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能移动的阶段就来了。

所以,这是我们对MAP每个部分去做分析以后所看到的一些变化。包括网络的时延问题。物联网也好,车联网也好,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时延问题,尤其是当一辆高速行驶,时速100迈的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每秒速度是30米、20米,它的网络响应速度一定是零点几毫秒级别的,充其量一毫秒、两毫秒级别的,半秒都不行,1/10秒都不行,什么样的网络可以满足呢?是5G吗?一定程度上是,但是5G远远不够。因为我个人为了支持《黑科技》这本书,我在里面也单独写了一部分叫“未来的网络”,我们就是写现在已有技术的企业在新的高效能的网络,下一代的网络,下一代基础设施方面在做什么样的努力,他们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他们下一步还要做什么,他们能够给我们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网络和未来。可以那么讲,20年以后,我们每个人,第一,上网不用手机;第二,我们不必连接电信运营商的基站;第三,我们获得的还是光纤级别的速度;第四,低时延,包括充分的上行和下行的能力。目前你在智能汽车上,在高铁上有时候并不良好的体验,在那个阶段的时候并不是问题。

包括在那个阶段,举一个技术细节的例子,比如有一种材料所做出来的电池元器件灵敏度非常之高,单位密度的功效比可以做得非常之高,比如说用它做天线,无论是GPS天线、蜂窝天线,还是什么样探险的时候,它的集成度,它的效能可以做得非常高,包括体积可以很小,而且并不远。这个是黑科技吗?是。够酷吗?够酷。但是怎么讲呢?它不远,每一个部分都在发生那样的变化,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在后面有一个部分专门在讲说有一个九度理论,看到所有技术点以后,我们再去看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密度、能量密度、数据密度、网络尺度等等不同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部分,传感器的部分。

值得一讲的是,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激光雷达这个部分。激光雷达这个部分是过去三年以来,在汽车电子领域内的一支新军,而且是一个发展速度非常快的一个部分,它快到什么程度呢?快到原来做无人驾驶需要几十万美金、上百万美金才能把一套系统架起来,体积又大又笨,功耗又高。现在固态的,可以做到4000线,可能包括做激光雷达的朋友都不认可,4000线谁能把它做出来,市场上都是400线、500线、600线,能到1000多线的就很好了。但是怎么做到?其实这个是有办法的,只不过每一个行业的进步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个部分现在的价格可以做到1000美金以内,1000美金以内意味着什么呢?图像传感再加上毫米波雷达,再加上激光雷达,前后会360度,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的话,对你整车的成本并不会构成明显的挑战。所以,这就是技术所带来的变化,无非是说谁掌握了技术,谁没有。

在激光雷达这个部分,过去一两年期间,比如说一些投资人在市场里能看到的,无论是在波士顿、深圳、以色列,这样的一些创业公司所做出来的,或者做成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的数量,都能数出十几个来,这是一个移动之眼,智能汽车之眼,这个眼睛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所以这是我们去看这个MAP所看到的变化。

我们在做汽车,别人在为未来的汽车而做,这是区别。智能汽车最后我们会发现它真的是一个生态,这个生态是有它的基础设施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智能汽车核心真正的玩家是什么呢?是Google、高通,甚至包括AMD这样的公司,包括汽车消费电子公司。在2017年我们看到的大量并购是在汽车电子乃至传统汽车电子这个行业,但是我们看到像博世、霍尼韦尔,包括日本电装等等,还有一些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2017、2018年、2019年的时候,这个市场并购的重点会在哪个部分呢?传感。而且大的企业已经完成了系统的准备,基本的架构、基本的布局已经完成了。完成的结果就是我讲的未来的汽车工业,大部分汽车厂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可能把四个轮子、一个底盘、两个沙发做得更好,工业设计整体可靠性做得更好。这个是资本市场比较灵敏的,一再做出了反应。

变革其实来得比我们以为的要猛烈,技术的力量其实比我们以为的要强大,创新的重要程度其实比我们很多人理解的要更加迫切,我们企业转型和蜕变的速度其实比我们自己理解的需要度更快,狂跑都来不及,更别说慢跑。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汽车企业,尤其是有一定销量,市场成绩还不错的,还在巨大人口红利、市场红利、消费红利的基础上,在慢条斯理地往前走,或者还在焦头烂额地解决很多既有的问题。当然一个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三年五年以来,我们在新能源车这个部分,无论是整体的国家战略,还是相关产业政策,还是相关企业在这个部分的远见卓识,以及毅然决然的投入等等。

我们看到很多积极的变化,包括消费端的变化,比如说在有些直辖市级别的城市,去年一年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过去若干年的总和,但是这里面还有别的因素。但我们要讲的是什么呢?不够,远远不够。因为所有这些努力可能足以应对三年五年之内市场局部的变化,以及满足一部分间隙市场的,或者是我们巨大的,还有这种红利效应依然存在的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它依然是粗放的,而且技术驱动严重不足,因为只有技术驱动才能使得你的产品快速迭代,只有技术驱动才能让你制造出一辆消费者觉得跑得又远,又很酷,黑科技的那样一辆车。没有技术如何做到呢?如果都是去买别人的技术,需要多大的投入,你可以依托供应链,可以去全球合作,可以去积木式的创新,但是要计算后面的成本,包括整合成本。所以适度的自主研发,适度技术的加持,再加上我们开放地跟全球的供应链,包括IT、AI、传感等等意义上的供应链充分合作,大胆地去定义、创造未来的车,我非常欣赏蔚来汽车的一些提法理念,他们也走了一些弯路,但是从最终来讲他们真的给大家做出了一辆未来汽车,未来之车。

这就是对这个行业的启示,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汽车人会觉得蔚来汽车有什么了不起,特斯拉有什么了不起,我们的车一个月销量就是一万辆,我们的车在中国叫神车,我们的SUV、MPV等等之类的,但是却没有觉察到消费者内心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积极的微妙的变化,打性价比的牌,科技感不足,甚至距新能源还有相当距离的车,在市场里面还可以再卖一辈子,包括这些人仍然还可以居高临下看这些车企,用一种轻视甚至蔑视的眼光扫描他们一阵子,可以继续这样。但是我要讲的是什么?这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这样自我良好的感觉不会太久了,汽车行业的颠覆速度会比较快。尽管很多人都讲说汽车行业是比较重的行业,是门槛比较高的行业,创业公司进来拿PPT造车造得起来吗?可能你造一个模型造出来就破产了,发布会开完就倒闭了。

我的意思是什么呢?除了创业公司还有更大的资本,还有更创新的资本。能玩汽车的人多得是,所以上海车展里面看到1/3的面孔是新面孔,CES里面有一半的面孔是新面孔,尤其是做无人驾驶这方面更是如此。所以我们乐见未来的到来,因为这样一个未来的到来,会使得我们的汽车工业从过去用市场去换市场,用市场给产品打磨提供时间的缓冲器,最终也没换回来多少技术的这么一个现状,包括一个粗放式的现状,真正进入到一个创新驱动的阶段。

我们每一个从业者,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去创新改变的一分子,包括我们自己,我们放到这个MAP里面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谁也看不到的点,但是我们大家一起去进行这样一个过程,希望对大家有益。谢谢!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5-25
胡延平:汽车产业颠覆速度在加快
变革其实来得比我们以为的要猛烈,技术的力量其实比我们以为的要强大,创新的重要程度其实比我们很多人理解的要更加迫切,我们企业转型和蜕变的速度其实比我们自己理解的需要度更快,狂跑都来不及,更别说慢跑。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