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第一电动网
混合动力汽车在我国当前的产业归口中并不属于新能源汽车,相应地,也无法享受特供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自2001年电动汽车专项规划组成立以来,纯电动、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在政策的优待下发展热度空前,而混合动力技术则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
一、 市场动向:混合动力拿数据说话
长期关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同仁们,或许在进入2017年后已经发现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继2016年的破冰回春后,混合动力汽车(HEV)一鼓作气,市场表现再传捷报!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3月国内纯电动乘用车总计生产3676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总计生产6826辆,而混合动力乘用车总计产量达到了27159辆。三者总计,混合动力乘用车已经占据了接近40%的市场份额。
我们再回顾一下2016年的市场表现,2016年纯电动乘用车全年累计生产24.8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累计生产7.42万辆,混合动力乘用车累计生产8.62万辆。三者之间的占比分别为60.8%、18.2%、21.1%。再往前翻一年,2014年这三个数字分别又是65.7%、27.8%、6.5%。这就意味着,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份额实现了从不到10%、约20%、接近40%的“三级跳”!
二、前程回顾:混合动力汽车政策待遇的变化
我们暂时把市场份额的事情搁到一边,先来看看我们三种汽车的“政治待遇”变化。
2001年电动汽车专项规划组成立,之后的“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规划时期,实际上是我国电动汽车的起步阶段。这期间对于电动汽车的研究基础还十分薄弱,大部分人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对于究竟什么算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前景如何、电动汽车具体该如何发展等等问题还没有人能够彻底说清楚。
可喜的是,科技部高瞻远瞩,组织了国内外的专家,经过大量论证、研讨、修正,正式提出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并以“三纵三横”为总体指导,布置和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体系建设。
在“三纵三横”中,“三纵”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混合动力技术居于第二纵的位置,与纯电动、燃料电池并列,地位可以说是十分突出。“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对于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作用极大,清晰明确的指出了电动汽车的三大产品路径和三大技术路径。各车企根据自身情况,迅速开展了相应的技术研发投入,从而有效的推动了电动汽车(后指新能源汽车)发展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由于电动汽车刚刚起步,产业规模尚未形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者并不愿意买单。在此背景下,2010年6月4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针对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在北京、上海等首批五个城市启动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补贴最高额度为6万元。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私人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也是后期逐步形成的“国补”政策雏形。通知里明确表明:“本办法所称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这就意味着,混合动力汽车被排除出补贴范畴。通知一经发布,不啻于一颗重磅炸弹,前期对混合动力乘用车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的车企遭遇当头一棒,面对“0:1”落后的局面,对混合动力的研发积极性瞬间消逝。
这并不是全场比赛唯一的进球,梅开二度转瞬即至。2012年7月9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再次明确混合动力汽车属于节能汽车,而不算新能源汽车。少部分对国家政策仍抱有一丝希望的车企,扳平比分的心理彻底崩塌。
不仅是乘用车市场,商用车市场也在遥相呼应。2013年9月16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了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此前备受关注的普通混合动力客车也未被列入2013年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范围。由此,2013年6月后普通混合动力客车补贴中止,大部分商用车企业在完成既有订单之后,普遍停止了普通混动客车的生产和销售。
三、企业表现:混合动力技术有成就
而实际上,在此期间,我们的自主品牌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还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
长安曾研发出国内第一款自主ISG中度混合动力车型——杰勋,获得专利80 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8 项,还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完全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的生产线,此后累计有1000余辆中混车在南昌、重庆等地示范运行多年。
2014年长安还研发成功匹配CVT的逸动ISG中混车型,节油率达到20%。一汽研发了“40kW输出电机+10kW的BSG电机”双电机的重混系统,应用于B70车型上整车节油率达到了40%。
上汽荣威开发出750 混合动力版,于2011年10 月20 日上市,采用BSG 系统,节油率为20%左右。
一汽研发了“40kW TM +10kW BSG”双电机+5 AMT变速箱的重混系统,搭载于B70 HEV车型上,整车节油率可达到40%,并有少量示范运营。
奇瑞开发出A3 柴油双离合器并联式混合动力轿车,动力系统匹配奇瑞ACTECO 1.3 L柴油发动机,匹配强混系统,百公里测试油耗仅3.01 L。
四、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当然,国家政策的制定是有其考量的。在当时的产业基础和形势下,我国已经确立了“纯电驱动”为主的战略发展思路,意图抓住科技变革的关键时期和机遇,依靠新能源技术彻底扭转我国汽车工业长期面临的“大而不强”现象。而混合动力技术复杂、关键技术又被日系品牌所垄断,一旦补贴就基本注定补贴资金严重流向外资,因此权宜之下做出了上述政策决断。
但政策决断似乎又有点太过决断,相比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技术没有新能源汽车身份、一分钱补贴资金不能拿、不能享受免征购置税等税费优惠、又基本与节能惠民补贴无缘(混动发动机排量原因)、使用无任何特殊照顾(不限行限号等),“一刀切”式的管理思路,等于是我们自己主动抛弃了混合动力技术。但孤注一掷的押宝新能源汽车,企图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从传统汽车直接向燃料电池跳跃,是否存在着技术的不切实际和巨大风险?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路径思考:
思考1:传统汽车强国是如何选择技术发展路线?
从技术层面来看,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很早就定下“传统汽车—混动—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并始终坚定不移在执行,即使近期在国内提出发展纯电动,也仅仅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政策特殊性,全球战略仍未发生较大改变。
美国虽有特斯拉等技术先进的纯电动车企,但不要忽视美国从未放弃混动技术,福特蒙迪欧混动技术已成熟应用,通用更陆续开发出迈锐宝、君威、君越30H等多款混动投放市场。
欧洲倒并未走混动技术路线,采用传统动力—48V+柴油机+PHEV—EV+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但请注意欧洲以柴油机为传统汽车动力基础,这一点与中、日、美以汽油机为主的动力基础格局有很大的不同。
从市场层面来看,即使欧洲不走混合动力这条路,但市场表现却迥然不同:
很明显,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混合动力市场份额表现极为有说服力,基本就没下过50%,甚至最高能达到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合计销量的两倍以上。这说明,不管是欧洲、美国、日本,传统汽车强国并不能直接跨越混合动力这道关口,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没法放弃。
思考2:我们能否实现直接跨越和弯道超车?
强国无法跨越,不代表我们就不能跨越。由于技术原理的不同,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是当前仅有的能实现跨越发展、弯道超车的工具。在纯电动方面,决定是否能弯道超车的核心是动力电池技术水平,而很悲观的是,当前我国在基础理论、原材料水平、生产工艺、能量密度等等方面,距离国外先进的三星、LG、松下仍然有一定距离,别说超车,短期内实现同步的难度都很大。在燃料电池方面,我们更加窘迫,丰田Mirai、本田Clarity、现代ix35陆续实现发布或上市,而我们基本只剩上汽一家(乘用车领域)在苦苦支撑。因此,谈超车是不切实际的,即使能超车,时间也肯定不会少于10年。
思考3:既然无法弯道超车,混合动力还需不需要发展?
实际上,混合动力也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基础,从动力角度来看,纯电动力和混合动力的电池及控制也是相通的,燃料电池汽车也需要蓄电池和能量回收。一定意义上,通过混合动力技术的不断运用,可进一步掌握电池、电机、电控、能量回收等关键技术及零部件的发展,为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从国外的经验看也好,从自身的条件看也好,从技术的原理看也好,发展混合动力技术必不可缺。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全国两会上,“清洁能源汽车”的提出,也传递了国家希望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期,通过发展多种节能、环保的车型,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并且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对混合动力技术的一种鼓励和一种态度转变。
思考4:我们还能否重拾旧河山?
更加窘迫的事实是,在我们主动抛弃了混合动力技术后,国外并没有停滞发展的脚步,更多的研发投入和更多的技术产出,进一步拉大了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而自主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停滞多时,短期内能拿出手的,除了科力远与吉利联合开发的帝豪混动,其它貌似难有像样的产品。在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彻底取消后,自主车企拿什么去与外资品牌对垒,值得忧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年是我们放弃了混合动力,现在,我们想重拾混合动力技术的时候却发现难度更加巨大,等于说是,这一次混合动力放弃了我们。
四、发展建言
当然,现实也并非那么悲观,在混合动力系统方面,科力远已经开发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平台,而且长安、云内动力等企业也加入到了这个平台;电机方面,我们也有精进电动、上海电驱动等开发的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机产品;电池方面,我们也有镍氢、三元等多个电池企业生产多种电池产品;动力方面,广汽、长安等已经开发出阿特金森专用发动机,盛瑞、青山、万里扬等企业也在开发不同的专用变速箱产品。可以说,虽然我们差距被拉大,但我们当前的产业基础,相比此前确实强大了不少,已经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了多点开花。
在这样的形势下,只要不同企业间加强合作,政策再适度助力,相信我们自主的混合动力技术就能很快发展起来,开发出自主的整车产品推向市场,与国际品牌正面竞争。
结合上述所言,笔者要在这里诚挚的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听取:
一是对混合动力产品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可以不予补贴,但可适度减免购置税、不限行限号等特殊优待;
二是对混合动力研发设置专项,对系统构型优化、专用耦合机构开发、专用发动机开发等薄弱环节投入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撬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三是对混合动力产业化给予一定便利,在网约车、出租车等行驶里程长、混动节油表现突出的特定市场,政府要设置一定的规划应用比例;
最后,笔者还想说一句,我们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弯路,这值得我们警醒。在下一次对重大技术路线的发展和论证时,要尽力做到深入、彻底、细致、准确,重大技术路线一旦走偏,后果则难以承担。借用明代吕近溪先生的一句话,图大者,当谨于微。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网约车平台计划在香港试营运,年底前或启动机场测试
- 卓思与《中国汽车市场》杂志联合发布“2024中国汽车行业客户体验指数(CXI)报告”
- 博世裁员与减薪并举,应对汽车行业挑战
- 跨越千万大关,比亚迪达成第二个500万辆仅用15个月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曝光 重新定义豪华MPV标准
- 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新一代内饰设计引领豪华MPV新趋势
- 引领豪华MPV新趋势!比亚迪夏内饰科技广州车展全球首发,明年一季度上市
- 腾势Z9于广州车展重磅上市,以科技豪华重塑旗舰轿车市场新标杆
- 腾势汽车携超强豪华产品阵容闪耀广州车展,开启科技新豪华时代
- 腾势N9全球首秀,诠释科技豪华全能旗舰SUV王者风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