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气囊门”认罪 车企就可以免责么?

2月27日,“气囊门”案件的主角高田公司认罪,高田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了一项10亿美元的刑事和解协议,而理应在迈阿密地方法院接受庭审的本田、福特、丰田、日产、马自达以及宝马汽车公司纷纷辩解称,虽然公司在美国上千万辆汽车中安装了危险的高田气囊,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是气囊门的受害者,理应被免除责任……

作为认罪协议的一部分,高田公司承认向车企们兜售了虚假的气囊测试结果。车企们认为,既然高田公司承认了诈骗行为,因而他们也是高田气囊门的受害者,而不是私人车主眼中的行凶者。

同时,高田公司已经同意设立了一个价值8.5亿美元的基金以赔偿车企们气囊替换的成本。2月27日,底特律地方法官乔治·史迪斯(George Steeh)已经批准了高田公司的和解协议。然而,一些自认为因气囊门遭受经济损失的车主们却不这么认为,虽然这部分车主并未因问题气囊而受伤。在针对车企的集体诉讼中,车主们的代理律师彼得·普列托(Peter Prieto)声称,有大量迹象显示汽车制造商早已知晓了高田气囊存在缺陷,而他们却无动于衷。

2月27日,在提交至迈阿密地方法官费德里科•莫雷诺(Federico Moreno)的陈词当中,车主们辩论称,高田公司的认罪声明无法证明车企们的清白,即便车主们开始汇报气囊出现危险的爆破事故,车企们却继续使用高田问题气囊,而那时,车企们早已了解气囊存在缺陷。车主们在报告中写道:“即便了解了上述情况,被告车企们继续在他们的车中使用高田公司的定时炸弹,并向深信不疑的公众宣称他们的汽车是安全的这种错误观点。”

诉讼或涉及数十亿美元

汽车制造商们的责任之争事关上亿甚至是数十亿美元的费用。批准高田认罪协议的史迪斯法官表示,仅替换问题气囊的成本就已经接近80亿美元。但车主们还不屈不挠地向本田、福特以及其他制造商们索赔,虽然未因问题气囊而受伤,车主们却认为他们向缺陷车辆多支付了价钱,而且车辆还因为问题气囊价值受损。因此,在这次集体诉讼中,车主们希望从汽车制造商处获得惩罚性损害赔偿。

而车企们向迈阿密地方法官莫雷诺提交的陈词中却表示,高田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了刑事和解协议并且认罪,这种判决已经削弱了车主们向制造商寻求经济赔偿的依据。车企们在陈词中写道:“高田公司的认罪协议证实,虽然高田公司明知道气囊增压泵存在安全隐患,可能爆破,但高田公司却采取了欺诈策略,使得被告汽车制造商们无法获悉上述问题。”

“即便在高田公司认罪之前,原告们无法证明他们因问题气囊真正遭受了经济损失,而且,被告汽车制造商们目前正在、今后也将继续进行问题气囊的免费替换工作。简而言之,高田公司的认罪协议使原告们的索赔需求显得更加无理取闹,”被告汽车制造商们表示。

原告律师反驳称,本田以及其他制造商故意夸大了高田认罪协议的影响,“认罪协议既没有为被告车企们的鲁莽、欺诈行径开脱,也没有减轻他们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同时,原告指责汽车制造商们为节约时间以及金钱才选择使用高田问题气囊。

本田公司随后发表声明回应称,出于成本考量而使用危险产品的指控是绝对不正确的,而且高田公司的气囊组件并不是一直都比其他气囊同行的价格更低廉。本田也认为,随着高田公司认罪,车主们向车企们索赔是毫无根据的。

认罪协议影响有限

针对车主向车企们的集体索赔案件,高田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高田控股公司(TK Holdings)均认为,高田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的认罪协议应当对车主们的经济索赔“影响有限”(limited impact)。

另外,根据和解协议的一部分,高田公司已经同意建立一个1.25亿美元的私人受害者赔偿基金。基金专门赔偿因高田问题气囊受伤、死亡受害者的索赔案例。而这次向汽车制造商们索赔的集体诉讼则不在赔偿基金范围内。如此看来,车主们与汽车制造商们的争议或还将继续,不过随着事件主角——高田公司与美国司法部的和解,想必这些争议离解决也不会太远了。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02
高田“气囊门”认罪 车企就可以免责么?
“气囊门”案件的主角高田公司认罪,高田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了一项10亿美元的刑事和解协议,而理应在迈阿密地方法院接受庭审的本田、福特、丰田、日产、马自达以及宝马汽车公司纷纷辩解。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