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道港股冲刺IPO,“掉队”的威马汽车能如愿以偿吗?

·极客汽车6月28日 威马又一次站在上市的大门前。如果此次IPO成功,那么新势力造车四小龙也将齐聚港股市场。

QQ截图20220628103047.png

高歌猛进的行业经过了野蛮发展,一二梯队结构已经趋于稳定,相比于“蔚小理”来说,威马的上市时间似乎有些姗姗来迟,但和它们一样的是,作为全新出发的品牌,威马在这几年的时间过得并不算太好,而缺钱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据威马招股书,此次上市预计约募集10亿美元资金,中银国际、海通国际和招银国际都是其保荐机构。值得一提的是,在IPO之前,威马还完成了一轮Pre-IPO融资,金额约6亿美元。

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让新能源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以当前的市场发展来看,新势力“新贵”们在这场汽车变革中的成长,都面临着资金短缺、安全隐患的忧虑,威马也不例外。

交付量掉队,遭遇连年亏损

要讨论新能源品牌的发展问题,交付量是一个绕不开的衡量指标。从威马的招股书来看,从2019年到2021年,其交付量分别是1.2万辆、2.1万辆和4.4万辆,累计交付超过8万辆。但是与“蔚小理”相比,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

数据显示,2021年蔚来的交付量为9.14万辆,小鹏为9.05万辆,理想为9.82万辆。而在今年5月份最新公布的数据当中,威马的交付量也呈现略微的下降趋势,为3240辆,降比达到2%。与威马一样同处第二梯队的零跑,5月份的交付量却达到了1.0万辆。

如果单从交付数据对比来看,威马曾经也取得过短暂的辉煌,EX5曾经夺得过销量top1的位置。但如今威马不论从数据抑或是品牌方面声量都落后于“蔚小理”,而且在财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的营收分别为17.72亿元、26.71亿元、47.43亿元,收入在稳步增长,但亏损也在加剧,报告期内的亏损数据分别达到了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累计亏损超过了170亿。

亏损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与其他汽车企业采取代工方式不同,威马采用的是自建工厂的模式,这种重资产运营对威马的资金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据相关媒体报道,威马收购黄海汽车时耗费约百亿元,造车资质的获取并不便宜,加上买地建厂等一系列耗费下来,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作为“产研销”一体的汽车品牌,生产的重投入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但威马却也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特点。其销售成本在报告期间内分别达到了27.88亿元、38.35亿元、66.9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了威马的利润,其毛利率在报告期内分别为-58.3%、-43.5%和-41.1%。换言之,每卖出一辆车,威马都要承受对应的亏损。

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能力对判定企业的未来前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威马在报告期内对应的研发支出分别是8.9亿元、9.9亿元、9.8亿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50.7%、37.1%、20.7%,处于下行状态。而作为竞争对手的“蔚小理”,在研发投入上却明显高于威马。

事故频发,产品安全性遭质疑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威马汽车安全问题也在持续遭受舆论的质问。就在威马提交IPO前不久,一辆汽车起火自燃的视频边引发了大量的关注。

这已经不是威马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在过去的两年间,威马汽车的自燃事故已经达到了10余起。这些事情的发生无疑会对威马的品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也让威马敲响了安全警钟。当然,这个问题目前来看是行业普遍问题,并非威马一家如此。同时也有调研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的自燃发生率其实远低于燃油车,不过并未有权威机构对此定论。

此前曾因为连续的自燃事故发布了汽车召回计划。据公告,威马召回的车辆是于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搭载了动力电池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部分2020款的部分产品,召回的原因也是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异常,极端情况下产生了起火风险。

不管原因如何,在一个急需受到市场认可和资金支持的阶段,威马汽车遭遇的安全问题显然是与其亟需的迅猛发展背道而驰的。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本身的发展历史不长,在加上技术方面不够成熟,新势力品牌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安全情况,这样的问题短时间内看不到彻底解决的苗头。

但也正因如此,新造车势力尤其更应该注重产品安全,不能任由其游走于危险边缘,这其中的重点恐怕还得是提高研发创新水平。毕竟只有自身全面而系统的核心科技加持,品控才能能够更好的把握。从这一点说,威马汽车产研销一体化的布局是足够前瞻的,只是可能需要更多的沉淀和积累。

写在最后:

优胜劣汰、兼并或重组,是产业变革在时代潮流不断升级的方向,汽车行业也是如此。经过产业机会期的狂飙突进之后,新造车势力想要行稳致远,毫无疑问需要车企具备扎实的技术实力,否则掉队乃至“消失”都是大概率事件。

美团王兴曾在关于未来汽车产业格局这个问题上发表过自己的想法,他提出该行业应该是“3+3+3+3”的存活论,其中3家新能源车企分别是蔚来、理想、小鹏。作为威马的创始人,沈晖也曾反驳过这样的言论,直言“威马会是top3之一”。

威马开局攒了一手好牌,腾讯、百度等股东背书,也是最先拥有自主生产基地的新能源车企,但在其他新势力车企接连上市之后,威马却折戟于科创板。换道冲刺港股的威马会实现曾经许下的宏愿吗?我们拭目以待。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6-28
换道港股冲刺IPO,“掉队”的威马汽车能如愿以偿吗?
威马又一次站在上市的大门前。如果此次IPO成功,那么新势力造车四小龙也将齐聚港股市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