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的 App 都长得越来越像?
为什么很多我们从来都没有用过的 App,第一次下载下来我们就能自如的使用?
什么是设计规范
这 就是因为有设计规范的作用。简而言之,设计规范是一系列被大多数的开发者和用户共同认可的观念的集合,包括颜色、形状、材质、空间关系、交互方式,甚至是 结果展示序列和时间感等方方面面。除了你能看到的部分,你能感受的部分和你能想到的部分,其实都在设计规范的范畴之中。
设计规范形成的来源主要有三个。
第 一是来自设计者的相互借鉴。好的设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会被其他的设计者借鉴使用,而被很多人借鉴使用的方式也就成为了共同认可的设计规范。比如说由初代 iPhone 炒热的滑动解锁,twitter 发明的在页面已经滑动至顶部后继续向下拉动并释放的方式(也就是俗称的「下拉刷新」)等,现在都已经成为了公共的设计规范。
第 二是来自重要参与者的主动推动形成。比如,iOS 10 发布后,iOS 人机交互指南也随之公开。苹果对于每一次大版本的系统升级,都会进行相应的交互指南升级。这份人机交互指南,就是苹果推动形成的重要的设计规范。而苹果的 设计理念和美学,也就随这一份文档被推广给所有的 iOS 开发者。
第三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就是设计的载体进化的历史事实。比如说,现在智能手机都喜欢采用 4 列宽,5 或者 6 行高的方块图标排列来展示 App,Plus 系列相应再增加一列。大家很容易将这个习惯追溯到 iPhone 第一代,以及同时代的其他的手机。
车机设计规范为何需要重新审视?
我 之前提到过,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定义了一整套新的美学理念,也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规范,加上庞大的人才队伍的外溢,互联网的美学理念和设计规范,特别 是移动互联网的设计规范,在侵入其他的很多传统行业。汽车行业本身是一个有着强烈美学理念和设计规范的产业,但是车机相对来说是更新兴的事物,因此也难免 被互联网的设计规范侵入。比如说,以下两幅图,图一就更像汽车行业的设计产品,带有浓重的传统风格。图二则更符合互联网的美学标准。
但问题是,车机和手机的设计规范,有什么不同?
不 同肯定是有很多的。这个谁都知道。听过很多次各种各样的人谈这个问题,虽然所有人都很容易理解,车机要注重安全,安全第一云云,但是这样的不同究竟对与车 机的设计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车机需要在设计上与手机产生什么样的不同,来适应车机的使用场景?这个问题其实很少有人系统性的回答过。
在我自己总结起来,摸索车机的设计过程,主要经过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要认识到基础的空间和基本属性位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车机当前主流的设计方案还是放置在前排座椅中间往前的位置,屏幕平面与车辆左右对称平面垂直。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大屏完全替代按钮方案中,屏幕向下延伸比较长的距离。而以传统车发展出的横屏方案,屏幕位置相对较高。
这就意味着:
1、车机肯定不是在司机的正前方,无论司机是转动眼球,还是转动头部,甚至是转动上身,当前主流的产品中,司机都不可能以正对车机的方式操作车机。
2、 车机位置如果较高,意味着司机操作时,需要将手臂悬空;而如果是车机位置较低,或者是大屏车机下部较低的话,司机操作时将会面临手腕关节的限制。不管是哪 种方案,车机操作者都很难完全延续手机时代拇指操作的习惯。事实上,从我们有限的观察看,司机操作车机大屏的主要方式有:食指指腹(面对垂直屏幕的经典姿 势),拇指指腹(右手握拳,抬起拇指或者拇指前倾),拇指侧面(远离食指一侧),食指第二指节,在大屏操作中下部功能时,还出现过手掌朝上用食指点击的动 作。
3、对于模仿特斯拉竖向大屏的车机,应当注意到,在目前个人消费的电子产品中,还很少出现这种尺寸+这种操作距离的组合。比 17 寸车机还大的屏幕,估计只有电视和类似于火车站购票机之类的设备,但是前者的操作距离与车上完全不同,后者的使用场景与车机完全不同。
而 现阶段手机设计规范的来源,还是基于一种单手持有为主,兼可双手持有的,主要摆放在使用者正前方使用的设备而设计的。这就导致了手机设计规范与车机交互的 不匹配。比如说,手机上逐步形成的下 tab 模式(典型的比如微信),实际上是与手机触摸区域直接相关的。下图为手机触摸区域分析的典型样例,毫无疑问,这种样例对于车机交互的借鉴价值几乎为零。
第二层是认识到,车机使用的状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车机是一种在驾驶中,以单手在身体一侧操作的设备。这其实包含着几层意思:
1、车机在使用中可能是剧烈晃动的;特别是当使用者必须右手悬空操作时,肢体的晃动与车机的晃动叠加,会使得精准点击的难度成倍增加;
2、车机如果在驾驶中使用,则驾驶员的左手必须操作方向盘,这种操作时的注意力分配,与一般情况下操作手机时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加上司机眼神不能长时间离开路面,很有可能只能采用多次「瞟一眼」的方式来查看交互内容;
3、车辆本身空间开阔,肘部悬空带来了精准操作的极大难度,但是对于大范围动作也产生了新的优势。
当 前手机的交互和视觉规范,更多满足的是单手持机,全身无其他专注动作的操作场景。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重新审视当前主流的手机设计规范,会很容易找 到很多值得商榷的内容,比如 iOS 9 的设计规范中提到,要多用留白,因为留白给人一种平静和安宁的感受;要多用无边框的按钮;要用深浅层次来进行交流。事实上,当这些原则被很机械的执行在车 机的设计上时,我们会发现,体验并不好。无边框的按钮很难让人在瞟一眼中迅速的发现,深浅层次在短时间扫过屏幕时并不一定能够被很好的理解和发现。车机上 更合适的按钮,恰恰是大色块和粗大的点击区域,以最大限度的方便驾驶点击。
第三层是要认识到,车机本身的功能定位和手机有显著的不同。
在 前几篇文章中,我曾反复说过,我是一个看衰大屏的选手,我认为车上中心位置摆放的大屏只是当前阶段的过渡方案,在几年之后必然会被很快淘汰。这就是因为, 车机不再是车上所有功能的承载物,充其量算是一个入口,而且如果语音、手势等功能足够好,车机大屏可能连入口都算不上第一选择。
在 以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交互设计中,屏幕几乎是交互的一切,手机按键和 home 键占有的比例其实非常小,而外设的交互入口更是基本上可以忽略。2014 年曾经风靡过一段时间的耳机孔外部输入设备(比如快按钮等),是为数不多的尝试过外部交互的尝试,但是并没有能够掀起很大的风浪。当智能家居逐步发展之 后,人们对于手机进行操作,实际上交互范围在慢慢走出手机。但是当前这个阶段,手机和智能家居设备仍然是分开设计,分开生产,分开运行的,即使二者没能够 出色配合,至少也不影响手机主题功能的使用。
而当我们试图打造一款真正体验优秀的车 机时,车机屏幕就跟手机屏幕完全不同了。对于车机屏幕的大量操作,都有可能产生屏幕以外的交互行为,用户会期待来自屏幕以外的响应。刚转行做车机的产品经 理,会下意识的沿用手机上约定俗成的提示框等,但是综合前两点提到的内容,这样的提示框如果是浮出后自动消失的,则有时候会占据用户过多的注意力,如果是 需要点击后消失的,则会造成点击上的不方便。面对这样的需求,是不是可以考虑用车厢内的声音提示、氛围灯提示甚至是更远离屏幕的方式来提示?这个问题其实 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车机设计的重新审视:现状与发展
当 我逐步认识到了这些存在的问题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已经完成的、正在进行的和将要进行的车机页面的视觉和交互设计,并且与其它的产品重新进行比较。我注意 到,其实大家在直觉下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比如说,在横屏车机上广泛采用的卡片式导航、左侧菜单等,在特斯拉车机上地图采用了左侧长条框来展示搜索结果 等。并且,大家也开始更加重视车机与仪表盘、智能后视镜等的跨屏交互。不过,在晃动场景等很多问题上,目前也没有找到特别明显有改进的方案。
一种常见的左侧卡片式导航设计
但 是,类似的探索远远谈不上充分,脚步迈的并不够大,革新的尝试并不彻底。很多产品的设计还是下意识的延续互联网时代的设计规范,采用移动互联网行业被广泛 接受的设计元素和手法。特别是新流入行业的员工,很少有人能够迅速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仍然以手机 App 美学看车机。这也导致很多新产品看起来仍然像是一台镶嵌在车内的平板电脑。
更重要的 是,目前的探索明显呈现出高度的分散性和偶然性。超越手机的设计是少数,且分散在各个产品的各个角落。这种结果更像是某些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偶然尝试, 甚至有些被认为是一种不合规范的错误行为。而且类似新的探索并没有呈现出与车机系统的 整合,以及与整个车辆的良性互动。
幸 运的是,我们看到了尝试重新定义车机设计的尝试。这其中最打动我的是 Foks 创始人、设计师张卷益。在 2016 年 MMC 展会上的发言中,张卷益在分析了车内交互的重点范围、常见交互方式等之后,提出了重新分析操作架构,重新定义页面结构,并且依据操作频次分配操作方式等一 系列的方法。
这个方法在车机上的运用可能只是设计师的一小步,但却是车机设计的一大 步。通过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能会推出交互方式、页面结构完全不同于手机的车机产品。这说明,有人开始明确的放弃简单延续手机交互的想法,而是完全彻底的 基于车机重新定义一套交互方式。这是一种基于理念深处的重新定义,必将成为车机交互设计的一股清流,将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便于操作习惯带到车机上。
考 虑到硬件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周期,这一理念真正带来产品层面的改观,可能至少得在一年之后。而形成显著不同于「手机党」的风格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当 前国内的新造车运动仍在蓬勃发展,几年后才是真正的井喷期。到那个时候,谁的产品更符合用户需求,谁的设计理念更先进,才有可能在市场的检验中真正展现出 结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即使不能直接操刀 UI 设计,也一定是对于手机本身有深刻理解的。而今天我们广泛采用、不断叠加的手机设计规范,其实正是来自于先行者对于产品的深刻理解和仔细研究。好的设计规 范并不是大众对于唯一正确答案的学习,而恰恰是大众对于更优答案的求索。
比如,在 2014 年以前,滑动解锁被奉为交互设计的经典,无数人试图分析滑动解锁这一微小设计背后的理念、知识、精神,以及试图分析苹果是怎样打造出如此传奇的设计的。但 是 2015 年及以后,滑动解锁正在逐步被新的技术所替代。在 iOS 10 中,苹果终于放弃了这一交互方式,转而将指纹解锁置于了顶层。是我们对于滑动解锁的分析都错了么?不,恰恰是分析都对了,滑动解锁之所以被人们喜爱,正是 因为其简单、便捷,最符合单手持设备的操作习惯(想象手拿 iPhone 时拇指的位置)。而当屏幕变大,有手短的妹子发现,拇指划过的距离已经不够解锁了。而此时指纹解锁已经成熟,比滑动更快,更便捷。于是指纹开始成为第一选 择了。
要想真正实现设计服务产品,产品服务用户的良性循环,我们仍然呼唤更深入的研 究车载用户的使用习惯,更深刻的认识驾驶环境和车内空间。对于工作对象的理解不再是手机这样的一个二维平面,而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对于交互方式的选择,操 作方式的选择,都有了无数新的选项。而新选项带来的变化可能是指数级的。
因此,是时候重新审视车机的设计规范了,是时候重新探索车机的设计规范了,至少,是时候放弃模仿手机的设计规范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日产“暴雷”,留给日系车企的时间不多了
- 吉利官宣两大品牌整合: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
- 比亚迪华为联合打造方程豹豹8:联合定义智能硬派越野新标准
- 比亚迪华为联合定义智能硬派越野新标准:方程豹豹8开创全球智能硬派新时代
- 国货旗舰来了!比亚迪华为联合发布方程豹豹8,上市售价37.98万元起
- 10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3.6%和7%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48%和49.6%
- 最萌的阿条姐开最狠的枪提最大的车,翼真L380靠什么打动奥运冠军?
- 中国首家!比亚迪10月销量突破50万辆,创单月销量增长新纪录
- 新合资时代第一车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正式上市
- 德国大众正计划关闭至少三家本土工厂,或裁减数万名员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