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篇】一汽-大众的25年:中国汽车工业的缩影

网易汽车9月7日报道


在汽车诞生的很长时间内,中国是没有汽车制造的。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标志着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想要尽快让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汽车品牌合资经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990年11月20日,一汽和大众公司15万辆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到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横空出世。可以说,一汽-大众从一开始就肩负着中国汽车产业“开拓者”的重任。而一汽-大众25年的发展历史一直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同步,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深入人心的“老朋友”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A2轿车在一汽轿车厂组装下线。1992年1月21日,公司开始进行首次捷达轿车国产化件试验。从1991年诞生到今天,“皮实、耐用、易维修”的捷达成为消费者最熟悉的车型之一,在家用车、出租车市场乃至拉力赛上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25年时间,捷达月销依然超过2万台,300多万的销量足以证明其旺盛的生命力。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在一汽轿车厂组装下线

1995年12月18日,一汽和大众及奥迪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合资合同,奥迪系列产品正式纳入公司生产。1996年,一汽-大众生产出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奥迪200,填补了中国高档豪华轿车生产的空白。1998年6月23日,一汽-大众在国内市场推出了搭载1.8T发动机的奥迪200。1999年9月6日,大家所熟悉的奥迪A6正式下线。奥迪,成为至今仍风靡中国商务车和豪华车市场的代表性品牌。


此后,一汽-大众不断带来了宝来、高尔夫、速腾、迈腾、CC等一系列大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从建厂之初仅有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发展到现在拥有大众、奥迪两大品牌,包括迈腾、CC、速腾、宝来、高尔夫、捷达以及奥迪A6L、A4L、Q5、Q3、A3 Sportback、A3 Limousine 共12大系列产品,一汽-大众已成为国内最成熟的A、B、C级全系列乘用车生产企业,且每款车型无论是性能还是销量,都已是其所在细分市场里的主导产品。

令人惊叹的“一汽-大众速度”

在一汽-大众25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特有的“一汽-大众速度”令人叹服。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车驶下生产线;1993年2月,第10000辆捷达下线;时隔9年的2002年2月1日,一汽-大众第50万辆轿车下线;之后不到2年时间,一汽-大众第100万辆轿车于2004年1月7日下线。

从1到100万,一汽-大众用了13年,随后一汽-大众的速度可以用“冲刺”来形容:2007年7月13日,第200万辆车下线;2009年8月14日,300万辆达成;2011年9月,第500万辆车下线;2014年12月,一汽-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创造了当时23年实现1000万辆的最快纪录……

截至目前,25年时间一汽-大众总共累计用户已经超过1250万,是国内当之无愧的领军车企。


一汽-大众用23年实现了累计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

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张丕杰认为,这一发展速度,一方面是企业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汽车市场大井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不无关系。在历史机遇面前,一汽-大众一年一个大跨越,创造了一个优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气象。


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张丕杰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领先者

1998年,新捷达王轿车下线,开创了国内A级轿车批量安装ABS先列。同年,一汽-大众在国内市场推出了搭载1.8T发动机的奥迪200,令人眼前一亮。

2006年和2007年,一汽-大众相继投产了速腾和迈腾,他们采用先进的PQ35和PQ46平台,FSI发动机、激光焊接、全系标配ESP,这在当时是同级别少有的。

2008年,宝来品牌推出了宝来Sportline车型,搭载了大众引以为傲领先全球的TSI+DSG动力总成技术。

2009年,迈腾配备DSG双离合变速器重装上市,使它拥有傲视同级的领先动力及高性能。TSI+DSG动力总成技术令同年上市的第六代高尔夫在同级别车中遥遥领先,大量在传统定义的豪华轿车才有的装备,均出现在高尔夫上……

25年来,一汽-大众源源不断地把最新的技术通过产品带到消费者面前,让中国消费者享受汽车生活的美好同时,不断确立自己全面领先的地位。目前,一汽-大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整车制造工艺,在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上都成为行业典范。基础设备的完善和领先保证了一汽-大众产品严谨可靠的品质,以及TSI+DSG黄金动力总成,AAS可调空气悬架,ASF全铝车身框架结构等前沿汽车技术在多款车型上的广泛应用。


一汽-大众拥有行业领先的生产工艺

经过25年的发展,一汽-大众在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和华南佛山建立了三大基地,拥有包括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轿车四厂和发动机传动器厂、成都发动机厂以及冲压中心等在内的七大专业生产厂。而佛山的华南基地更是国内第一个完全满足“MQB平台”生产需求的基地。


成都轿车建设项目启动仪式

汽车界的“黄埔军校”

一汽-大众在25年之中,不断培养人才,也向中国汽车工业输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因此,一汽-大众也有“中国汽车工业人才的黄埔军校”之称。

一汽集团很少对外“招兵买马”,而是采取“从集团到合资公司再到集团”的人才流动方式,一汽-大众的很多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成为了其反哺“自主”的方式。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动更是不胜枚举,公司高级经理工作几年后就调到中国一汽其他子公司,反哺自主,给自主品牌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贡献。不仅仅是一汽内部,部分自主品牌车企高管甚至掌舵者也有一汽-大众的履历。很多在汽车界如雷贯耳的人物,都曾有在一汽-大众工作的经历。

这与一汽-大众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无关系。一汽-大众通过实施国内大学生招聘、海外招聘和社会招聘,在技术和管理领域形成完善的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并根据多年人事管理经验制定了员工的“未来5年滚动计划”,开启“人才的复制培养”模式。


带动中国汽车工业25年发展

一汽-大众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是带动中国汽车工业提升的过程。

当1991年第一辆捷达下线时,全车零部件基本采用CKD零件组装,国产化率不足10%。而到了25年后的今天,大众品牌部分车型的国产化比例已经提高到98%,中国国产零部件水平随着一汽-大众的不断进步提高而得到了同步提高。

在与德方合作的25年时间里,德国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已经融入到一汽-大众人的血液之中,“质量至上”的意识甚至达到了“变态”的程度。比如对零部件的精度要求,通常最大公差不能超过0.5毫米,而对于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尺寸误差甚至控制到了微米级别。这也推动提升了全行业上下游质量意识的发展。

此外,在一汽-大众在25年的高速发展中,还培养带动了一大批供应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截至2015年底,一汽-大众本土供应商达到396家,占供应商总数的57%。而且他们之中的很多现代零部件企业早已摆脱“小作坊”模式,如今的用户群已经不局限于一汽-大众,而是面向整个行业,甚至跨出国门。

作为中国主要的合资汽车企业,一汽-大众25年所取得的成绩,远不止卖了多少辆车,交了多少税。而是它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水准的本土化道路,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汽车工业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和全行业质量意识的提升。可以说,一汽-大众25年的发展历史一直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同步,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9-07
【过去篇】一汽-大众的25年:中国汽车工业的缩影
网易汽车9月7日报道在汽车诞生的很长时间内,中国是没有汽车制造的。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标志着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开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