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长安菱宝4S店关门跑路、厦门比捷比亚迪4S店关门跑路、福州闽迪比亚迪4S店关门跑路,6月底,福建有3家汽车销售4S店接连上演“跑路”大片,导致上百位车主被“坑”,要么交了钱拿不到车,要么拿不到新车合格证无法上牌。7月1日下午,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组织工商、银监局等部门及汽车专业委员会紧急召开专题研讨会,蹉商对策,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福州闽迪比亚迪4S店关门跑路
4S店关门跑路
6月2日,消费者陈先生贷款从福建闽迪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闽迪4S店),购买了一款标价13万元的比亚迪S7puls款轿车,并交款委托该店办理车险,缴纳购置税、报牌等手续。此后,陈先生多次要求提车,销售人员以“合格证还在路上”为由一拖再拖。6月20日,陈先生再次去闽迪4S店要求提车,发现店内仅剩下一名财务人员和一名接待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经理都不见踪影。陈先生听其他车主议论方知闽迪4S店资金链断裂,许多新车合格证都“被抵押”了。陈先生只好先提车,但由于没有合格证,至今无法上牌。
7月1日上午,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尚干镇的闽迪4S店,只见店门紧锁,门窗上喷有“无良奸商”“还我合格证”等红色大字。记者看到该店侧门还开着,便走进去,室内空无一人,满地废纸杂物,沙发等办公家具东倒西歪,桌面还有发霉的剩饭,大厅摆放着5台崭新的样车,后仓也有5台新车。在闽迪4S店行政办公室,记者尝试拨打该公司副总经理高莉的电话,显示对方已经关机。
办公室一片狼藉
房东林先生苦着脸告诉记者,和闽迪4S店的租房合约要到今年8月份才到期,没想到闽迪4S店老板提前“跑路”了。该店去年6月21日正式开张,至今仅一年时间就关闭了,算了一下,闽迪4S店还欠他100多万的装修款及近1万元的水电费。现在,林先生还得雇佣保安帮忙看店,防范有人来砸店、偷车等。
林先生介绍说,其实,闽迪4S店的生意一直挺好,但听说该公司大股东资金出问题了,挪用了闽迪4S店的资金,导致资金链断裂。现在,他也联系不上闽迪4S店的老板。据该店员工反映,闽迪4S店从今年4月份起就开始拖欠员工工资,至今未发。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闽迪车友维权群获悉,6月29日,闽迪4S店就彻底关门了,类似陈先生这样的消费者有12名,都是交了全款却拿不到合格证,还有20多名消费者交了定金或购车款没能提到车。
联系不上经销商
与闽迪4S店同期“跑路”的还有厦门一家比亚迪4S店。不同的是,这家位于厦门集美区的比捷比亚迪4S店整个店都清空了,一辆车都不剩。
不少消费者向厦门集美公安局报案称,近两个月来,他们先后在比捷比亚迪4S店订购了比亚迪轿车,车辆价格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签合同的时候在4S店看了自己要买的新车,前几天来看,发现该店人去楼空,车都不见了。
7月1日晚,记者拨打比亚迪集团客服电话了解情况。比亚迪集团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福州、厦门这两家4S店是同一个经销商,目前厂商也无法联系上经销商,建议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比亚迪客服人员介绍说,每一辆比亚迪汽车的合格证都是随车出厂的,经销商是否将合格证挪为他用,厂家并不清楚。针对福建这种情况,厂家将会配合相关部门处理后续事宜。
车主在广告牌上喷涂“还我合格证”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与厦门这家4S店相邻的厦门菱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菱宝长安汽车4S店)也“跑路”了。据统计,约有50多名消费者购买了厦门菱宝长安4S店的长安汽车,至今未能拿到合格证。据长安汽车客服人员介绍,厦门这家4S店有25份合格证被抵押在重庆一家银行。
防范无合格证售车
福建省消委会表示,近年来,消费者购车付款后拿不到合格证或拿不到车的现象时常发生,特别是今年6月份以来,接连发生多起汽车经销商“跑路”事件,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何做好汽车及随车文件(含合格证)交付流程的管控,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障,是当前汽车消费监管难题,必须引起厂商家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福建省消委会就此类现象于7月1日召开专题研讨会,会上福建省消委会汽车专业委员会专家指出,车辆合格证是机动车生产企业开具的证明车辆合格的法定文件,车辆合格证本身并不具有财产属性及权利内容,但在现实中,市场普遍存在以“车辆合格证抵押贷款”的融资模式,发生在厦门菱宝长安汽车4S店的事件就是典型的三方抵押融资协议,厂家按协议将汽车发给经销商,却把合格证发给银行,如果经销商无法按时回款,银行就卡住不给合格证。一旦汽车经销商挪用消费者购车款或者资金链断裂,就无法赎回合格证,消费者正常上牌照等权利就无法实现。
福建省消委会副秘书长薛承枫强调,汽车生产厂家应尽到管控义务,保证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获得合格证。消费者要小心防范4S店“无合格证”售车,购车时应仔细查看购买车辆的合格证,比对一下合格证上的车架号和发动机号。遇有经营者不能履行义务,要及时主张权利。福建省消委会将及时与相关部门配合,积极处置4S店“跑路”事件,共同协助汽车消费者维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