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少中国自主车企来说,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一个全新品牌是应该从下往上先求销量再谋求品牌提升,还是应该先树立和打造一定高度的品牌形象再谋求销量?
对此,此前我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中国自主车企在打造全新品牌的过程中,如果这个品牌定位于中高端,则应该坚持先树立和打造一定高度的品牌形象;而如果所要打造的全新品牌并未强调定位于中高端,则可以自下而上地发展。
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有两个依据:其一,过去几年,一些自主车企“高举”品牌策略,在一定阶段是成功的。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上汽乘用车旗下的荣威,其旗下以荣威550为代表的系列车型也在上市头几年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市场表现;其二,近些年也有一些自主车企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自下而上的突破,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吉利汽车。发展之初,吉利可谓是廉价车的代名词。但这几年来,吉利不仅在产销上实现了突破,而且在品牌方面也开始向上升级,其旗下中高端轿车博瑞可谓打破了自主品牌B级车的“天花板”。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一些定位中高端的自主品牌日子并不好过,此前取得不错表现的荣威和奔腾等品牌,目前的产销规模已相对退步了很多;而从品牌创立之初就定位比肩合资品牌的观致,现在的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产销始终难以上量。
我认为,所有上述问题的原因和自主车企品牌策略选择的关键点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品牌的发展一定要与其所面向的市场同步。
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随着消费能力的升级,汽车消费已从“先求有”的阶段发展到追求品质阶段;二是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汽车消费从需求相对单一和中庸的阶段发展到追求个性、时尚和运动等多元化阶段;三是随着消费的日益理性,汽车产品也开始逐步回归到交通工具的本质上。
基于中国汽车市场的这些新消费特征,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上述自主车企所遭遇的市场变化:一些定位于中高端的自主品牌在创立之初之所以在产销上实现了一定的突破,是因为消费者当初要“面子”,但又达不到购买合资品牌车型的消费能力所致;一些自下而上发展的品牌则顺应了那些消费能力更有限,只能“先求有”的更广大消费群体的需求;一些曾经在中高端领域取得不俗表现的自主品牌之后出现产销萎缩或者说竞争力不足,除了其内部因素外,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能以更低价格购买到同等水平的产品也是主因;至于那些一开始定位比肩合资品牌的自主品牌在产销上难以有突破,则更多是受困于中国消费群体的日益理性,很难让消费者以购买合资品牌车型同样的价位去购买自主品牌的同级车型。而没有及时跟进中国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没有及时推出具有市场旺盛需求的产品,无疑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中国自主车企在思考是向下要销量还是向上要品牌形象时,一定要注重是否能将品牌的发展节奏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趋势的节奏同步起来。只有实现了品牌和市场需求特征的同频共振,才能确保品牌策略的正确。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预售价16-20万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正式开启预售
- 比亚迪下线第9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仰望U9翻开中国超跑时代新篇
- 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智界R7正式上市!建议零售价25.98万元起
- 比亚迪第二代宋Pro DM-i与海狮05DM-i上市,“大美智省”刷新国民SUV体验
- A级SUV销冠再出牌!比亚迪第二代宋Pro DM-i与海狮05DM-i重磅上市
- 第二代宋Pro DM-i智能大进化,具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能力
- 大美智省值!第二代宋Pro DM-i上市 11.28万元起
- 一辆车才挣8500元?比亚迪“不要利润”的商业哲学
- 何猷君同款GT,腾势Z9GT正式上市,兼顾极致性能与奢享豪华,售价33.48万元起
- 腾势Z9GT上市33.48万元起!标配易三方高阶智驾,性能操控颠覆传统GT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