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造多少车,市场需求数量就摆在那里。对于整车企业而言,做得好,兼并他人;做得不好,被他人兼并,这是必然趋势。
多年前,这还停留在预言阶段,而今正在成为事实,车市正式开启淘汰赛。
2015年,长安福特完成对哈飞汽车的收购,完成战略版图上的一次重要扩张。接下来5~10年,兼并重组大戏将轮番上演。
3月14日,北汽收购福汽集团持有的福建奔驰35%股权,开始牵手福汽。
3月18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全资控股吉奥。
3月27日,金马股份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众泰汽车100%股权,同时还计划募集100亿元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投资新能源汽车。
2015年,一汽和东风一度传出合并传闻,虽然最终未成型,但业界纷纷解读“绝非空穴来风”。
中国车企数量太多,不利于整体竞争力提升,这是业内共识。北汽董事长徐和谊认为,未来有30%车企会出局。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认为,超过半数车企会消亡。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更悲观,认为超过三分之二车企会被淘汰。
根据工信部和发改委规划,到2025年,全国集中打造2~3家大型汽车集团和3~5家中型汽车企业。前者具备国际竞争力,后者“小快灵活”。意思是将来只有最多8个整车企业集团能够存活。
2015年,中国车市整体增幅仅有5%,却是排名第一的指标。参照国际标准,未来中国汽车企业立足国内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条件:500万辆左右的产销规模、全产业链体系、完善研发体系,以及能够应对新能源和互联网等挑战的高效管理系统。
业内普遍预测中国市场将进入增长拐点期,汽车行业今年增速将与往年一样最多在5%左右,明年随着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退出,不排除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
汽车企业需要规模效应,产能和销量越集中越能够降低成本。美国历史上也曾有过上百家汽车企业,大浪淘沙之后,只剩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车企;德国干脆只剩下大众、宝马、奔驰;法国只有PSA和雷诺;韩国更是现代一家。未来中国......
疯狂价格战成必然,打破壁垒已在路上。
三月密集上市新车的定价都是“一步到位”,家家拼配置、拼价格:传祺GA6235T10.28万元起,吉利博越补贴过后最低9.48万元,奇瑞艾瑞泽5仅5.89万元起,昌河首款SUVQ25最低只有5.59万元。用低价求销量,用销量换规模,用规模求生存,似乎也是唯一方法。低价是一把双刃剑,降低利润的同时还会伤及品牌,但在生死存亡面前,一切全然不顾了。
据了解,在市场预期不乐观的背景下,部分跨国车企已经悄然减产,暂缓新一轮的产能扩张。通用、大众、福特、现代、日产、丰田等对于2020年规划,更多强调“市场占有率”,而不再是具体的产销目标。跨国车企对中国车市的增幅预期不再寻求大幅的销量增长,更加注重与车市平均增幅持平的目标。如此,国内车企将如何应对?
专家认为,做大做强汽车,兼并重组是关键性步骤,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纵观汽车市场,谁与谁结缘的可能性最大呢?小编结合诸多大家观点加个人预判来个拉郎配如有冒犯请多多谅解:
上汽+奇瑞
安徽芜湖到上海只有350公里,驱车只需四个小时。两家企业在地缘上有天然优势。不仅如此,奇瑞在创业之初,曾“委身”于上汽,虽然后来分手,但情谊始终在。上汽长于合资钱财丰厚,不缺钱。奇瑞则在本土制造上有丰富积累,但短于资金。上汽布局东南亚,奇瑞则在巴西建厂。奇瑞擅长小型车制造,上汽则在A级和B级车市场叱咤风云。两家牵手对各自都有好处。
一汽+东风
一汽和东风都是“大而全”,在合资、自主、轿车、商用车、零配件、新能源车等都有布局,但在每个细分市场竞争中都处于劣势。“强强联合”之后,劣势会变成优势,不仅拥有庞大的合资资源、首屈一指的自主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都具备竞争力的卡车项目,还会有强大且完善的研发体系和遍布全国的生产基地。如能结合堪称完美,
北汽+华晨
北汽已经将业务从合资、自主扩展到新能源领域并优势大增。华晨除宝马项目之外,再无拿得出手的成绩。假如一汽和东风都可以合并,北汽和华晨整合更不应该有障碍。如俩家联姻,将一举改变中国车市的势力版图,尤其是豪华车领域。
民营+国企
长城、吉利、比亚迪是中国汽车界著名的民营企业,长城已是SUV领域的标杆,吉利借力沃尔沃实现品牌向上,比亚迪则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杆。这三家是不太好预判的,民企经营灵活,除非受制于国家政策导向,否则魏建军、李书福和王传福这三个誓言一辈子做汽车的大佬,不会轻易把艰难创立的企业滑向礁石。对世界市场环境优劣及企业未来方向早已洞察深远。或收购淘汰企业,或与大型汽车国企合作,一旦形成“1+1>2”的效果,不排除合并的可能。
互联网+整车企业
将被淘汰的整车企业中会有一小部分被互联网企业吞下。百度、腾讯、乐视从娱乐、地图开始,逐步延伸到车载系统,智能系统匹配,到整车制造;从为传统车企做配套,逐渐演化为车市参与者。特斯拉的成功,让互联网企业看到在汽车领域立足的可能。从零建厂、培养人才、生产汽车,耗时太长。斥巨资收购现有生产线,最佳的一条捷径。而对于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中小型整车企业而言,完全的互补加快速成长之路。
车市新常态不允许产业过于分散,淘沙之下,各车企出现分化,兼并重组在所难免,可能全面提速。预计未来5-10年,兼并重组大戏将轮番上演。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家门口的新能源汽车“博物馆”!比亚迪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于郑州开馆
- 特斯拉又被美国交通管理局调查 马斯克的无人驾驶梦遇难以落地?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9月欧盟混动汽车市占率首次超过汽油车
- 马斯克遭《银翼杀手2049》制片方起诉 称Cybercab发布会盗图
- 阿维塔代客泊车吓到居民遭起诉,回应称已沟通致歉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携手书写中国神话
- 超百项全系标配,年轻家庭多功能用车,比亚迪海豹06GT售价13.68万元起
- 年轻人的第一台GT比亚迪海豹06GT正式上市,售价13.68万元-18.68万元
- 工信部:高级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 美媒:自满的BBA,已被中国电动汽车远远甩在身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