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泡沫破裂在即:戴森退出 特斯拉蔚来未来不明朗

(新浪汽车10月12日讯)据彭博社报道,造车新势力泡沫破裂在即,戴森公司突然决定放弃造车就是最新的迹象,这也是曾经飞速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最新考验。

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周四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戴森取消了雄心勃勃的造车计划,因为这个项目在商业上不可行。戴森表示,该公司曾试图为造车项目找到买家,但没有成功。

2016年,戴森首次披露了进军汽车制造业的计划,宣布利用他们在电池和电动机方面的专长开发汽车。该公司计划投资逾20亿英镑(约合25亿美元)开发一款“全新的、与众不同”的电动汽车,其中一半资金将被用于开发汽车,另一半用于开发电池。

近年来,电动汽车行业吸引了数百家初创企业,他们都希望成为下一个特斯拉,戴森就是其中之一。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随着中国缩减对该行业的补贴,竞争加剧,造车新势力的泡沫正在破裂。据华尔街投行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C。 Bernstein)估计,7月份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出现有史以来的首次下滑,8月份更是创纪录地下滑了23%。

包括马克斯•沃伯顿(Max Warburton)和罗宾•朱(Robin Zhu)在内的伯恩斯坦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称:“特斯拉的未来仍然不确定。几乎所有试图效仿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都面临挑战,这些初创企业大多可能会倒闭。事实上,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仍然很高,制造汽车是困难的,转向电动汽车将是昂贵的。”

以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为例,其是中国最知名的电动汽车生产商之一,上月该公司公布的季度亏损超出预期,导致其股价跌至创纪录低点,并促使分析师公开质疑该公司的生存能力。

根据蔚来Q2财报数据显示,其第二季度营收15.08亿元,环比下滑7.5%,归属于股东净亏损32.85亿元,同比增长84.5%,而去年同期亏损61.1亿元,环比增长27.5%。二季度经营数据与一季度相比,已经全面滑坡。

2016年至今,3年半的财年时间,蔚来亏损金额已经达到403亿元人民币。这使得蔚来汽车不得不进行裁员,预期将全球员工人数从近万人减少到7800人左右,还会在年底前剥离非核心业务来减少亏损。

除此之外,日前,力帆汽车和众泰汽车不得不发表声明,否认它们计划申请破产的传言,不过众泰承认自己面临现金流的流动性压力。

根据力帆股份此前公布的半年报,2019年上半年力帆传统乘用车销量2.1万辆,同比下滑62.6%;新能源汽车销量仅1257辆,同比下滑60.7%。公司上半年亏损9.47亿元。

众泰汽车2019年上半年则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下降50.83%;净利润亏损2.9亿元,同比下降195.37%。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众泰汽车销量仅6.49万辆,同比下降55.3%。

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特斯拉和蔚来汽车,通用汽车和大众汽车等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在向电气化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大众汽车已承诺投入330亿美元,将电池动力汽车推向大众市场。苹果公司从大约2016年开始就有了一个汽车项目,不过据说该公司已经收敛了自己的野心。

伯恩斯坦(Bernstein)表示,人们越来越担心,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充足资金供应即将枯竭。

实际上,专家们曾对戴森在新加坡建造一家电动汽车工厂的昂贵计划提出质疑。新加坡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约40年前,福特汽车公司关闭了在这个城市国家的工厂,实际上结束了在这个岛国的汽车生产。

“如果其他所有人都在中国建厂,成本只是劳动力成本的一小部分。”彭博资讯(Bloomberg Intelligence)驻香港分析师史蒂夫·曼(Steve Man)说。“我希望新加坡不会对在那里建厂抱太大期望。”

不过,在吸引初创企业和先进技术公司方面,新加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戴森。戴森成为全球最大的行业品牌之一。戴森还打算在新加坡投资另一个行业。根据戴森网站上发布的招聘广告,詹姆斯•戴森的家族已在这个城市国家注册公司,并正在招聘IT和金融服务人员。(张婷)

(责编:林嘉兴)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10-12
造车新势力泡沫破裂在即:戴森退出 特斯拉蔚来未来不明朗
据彭博社报道,造车新势力泡沫破裂在即,戴森公司突然决定放弃造车就是最新的迹象,这也是曾经飞速发展的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最新考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