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距离“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过去9年时间,但是期间业界对于吉利实力的怀疑,却一直没有停止。
殊不知,从2012年开始,吉利就与沃尔沃达成技术转让协议,逐步将“沃尔沃技术”在吉利、领克车型上进行应用。例如博瑞由GMC平台延伸的KC平台打造而来、领克02搭载源自沃尔沃Driver-E系列的发动机。也就是说,在细微之间,吉利已经开始了对沃尔沃技术的学习和渗透。
然而,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当初吉利签订的收购协议中,明确指出了其不得直接使用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因此,这成为一座无形的大山,横亘在吉利心头。
不过,上述情况或许要发生改变。10月7日,吉利与沃尔沃计划合并旗下发动机业务,在建立领先的动力总成业务单元方面进行 协作。毋庸置疑,这意味着未来双方将在发动机领域实现技术共享。
那么,合并发动机业务将对吉利和沃尔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到底谁更“沾光”?车主能够从中获得哪些好处?这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好饭不怕晚,吉利深谋远虑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前,国内常被人津津乐道的海外收购案应该还数“上汽收购双龙”。早在2004年,上汽就耗资40亿元收购了韩国的双龙汽车,迈出了上汽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可惜的是,一方面因为上汽太急于求成,想要直接使用双龙平台遭抵触,另一方面因为双龙内部资金、员工等多方面问题,导致公司发展十分艰难,以至于双方联姻仅维持了5年就无疾而终,也为自主品牌的海外收购敲响了警钟。
因此,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即使沃尔沃在发动机、平台等方面拥有过硬实力,足以使全球大多数汽车品牌垂涎,即使吉利正处于发展瓶颈,在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等方面不占优势,但是吉利依旧为沃尔沃保持着非常自由的发展空间,既没有盲目地实行“拿来主义”,使沃尔沃的高端定位得以保留,同时还倾尽全力帮助沃尔沃扩大在华市场,使双方实现共赢,因而成就了中国汽车品牌最成功的海外收购案。
现如今,沃尔沃与9年前吉利刚刚接手时相比,其越来越好的销量,不断增长的市值以及深入人心的品牌影响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再次站稳脚跟;同样的,吉利在与沃尔沃多方面技术合作当中,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使吉利汽车有了深厚的技术积淀。
正如老话所言:好饭不怕晚,吉利即使拥有可以直接使用沃尔沃技术的机会,但是依旧选择“曲线救国”,这种智慧和魄力是极为可贵和难得的。不过,在双方已经拥有不错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为何吉利与沃尔沃还要合并发动机业务呢?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决定的。
顺势而为,双方互利共赢
不得不承认,虽说汽车领域已有一只脚迈向了“新能源时代”,但是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中,发动机还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吉利与沃尔沃在发动机技术方面的这次协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据了解,吉利与沃尔沃正分别将各自的发动机业务打造成新的业务单元,为今后双方在发动机领域进行合并,打造独立新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预计新业务将会吸纳来自沃尔沃的约3000名员工和来自吉利的约5000名员工,其中包括研发、采购、制造、IT和财务人员,可谓是汇聚了两个品牌的智慧结晶,拥有很强的战斗力。
在这样强大的人员、技术支持下,双方未来的技术成果想必自然不俗,就这样的 协作而言,到底谁更沾光呢?相信很多人都想问这样一个问题。
首先,沃尔沃与吉利将发动机业务单元进行合并之后,既能够在发动机、混动领域获得不小的“成熟果实”,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也有助于沃尔沃将更多精力放在纯电动领域的研发当中,从而实现“在下个十年中期,沃尔沃纯电动车型占总销量一半”的目标。
其次,对于吉利而言,新成立的动力单元除了能够为其旗下的吉利汽车、宝腾、领克等品牌提供高效的发动机和混动系统,增强产品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外,同时也能够满足向第三方制造厂供货的需要,从而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获得更大的收益。可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大势所趋,未来可见一斑
在常人看来,车企与车企之间应该是赤裸裸的竞争关系,即便是吉利之于沃尔沃,也应该在顾及品牌影响的前提下,尽量不要有技术方面的重叠。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在如今的汽车大环境中,合作已成为大趋势,尤其是伴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车企与车企之间的联合也非常普遍了。
早在今年的7月份,大众与福特就进行了 的合作,除了福特将获权使用大众的MEB平台、大众获得福特全顺和Ranger车型架构之外,双方也将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与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平台公司Argo AI进行合作,共同实现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
可见,即便是对于大众、福特这样的汽车巨头而言,也不能够在如今动荡的市场中“独善其身”,因为即便是抛开混动系统、纯电动车、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的研发成本不说,技术研发实力的掣肘,就足以使一家传统燃油车企“不得不服老”。
因此,吉利与沃尔沃将动力单元合并的做法,可谓相当明智,也是大势所趋。在强强联合之下,不仅能够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分摊风险,同时也有助于在技术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无论是对于车企还是整个汽车行业而言,都是相当有利的。
结语:耗资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为何却不用其发动机技术呢?在此之前,相信很多人的心中都会存有这个疑惑,但毫无疑问的是,吉利的做法是相当正确的。时至今日,吉利与沃尔沃选择将发动机业务合并,不仅是出于多年合作的信任,同时也是互惠互利的需要。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相信这两个品牌均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
(文章来源:汽车情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家门口的新能源汽车“博物馆”!比亚迪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于郑州开馆
- 特斯拉又被美国交通管理局调查 马斯克的无人驾驶梦遇难以落地?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9月欧盟混动汽车市占率首次超过汽油车
- 马斯克遭《银翼杀手2049》制片方起诉 称Cybercab发布会盗图
- 阿维塔代客泊车吓到居民遭起诉,回应称已沟通致歉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携手书写中国神话
- 超百项全系标配,年轻家庭多功能用车,比亚迪海豹06GT售价13.68万元起
- 年轻人的第一台GT比亚迪海豹06GT正式上市,售价13.68万元-18.68万元
- 工信部:高级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 美媒:自满的BBA,已被中国电动汽车远远甩在身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