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在今天开幕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宝马正式获得由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推进工作小组(由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交通委三个部门联合组成)颁发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路测牌照。
在自动驾驶领域,宝马已拥有超过10年的研发经验,累计了大量关键技术。2018年,宝马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自动驾驶路试牌照的国际整车制造商。通过开展道路测试,宝马在中国不断发展L4级自动驾驶的研发能力,在性能和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例如首次完成5G远程操作、V2X交通信号功能、提升了基于传感器定位及增加了行人交通规则的关键驾驶功能。今天,宝马再次成为中国首家获得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路测牌照的国际整车制造商,同道路测试相比,示范应用测试旨在拓展自动驾驶更为多样的应用场景,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测试逐步向示范应用过渡。
宝马集团持续推进“2+4”中国战略落地,BMW和MINI两大品牌的核心业务保持高质量增长,并在A.C.E.S“新四化”领域取得扎实成果,为客户创造激动人心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的出行体验,加速向科技公司转型。其中,自动驾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革命性地改变未来个人移动出行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公共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更安全、更清洁、更轻松和愉悦
自动驾驶将带来汽车行业的重大变革。宝马集团早在2006年就首次进行了高度自动驾驶汽车的赛道演示,在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研发投入的同时,宝马集团不断将阶段性的成熟科技推向市场。全新BMW 3系、新BMW 7系、新BMW X5和创新BMW X7等新车都已提供L2级自动驾驶,BMW首创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允许用户在一定条件下“解放双手”。
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及运动控制是迈向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也是宝马集团的研发重点。基于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宝马集团已成为L3和L4级自动驾驶开发的领先者,比如已经确定传感器概念、车辆架构并完成相关验证,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进展。
保证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全世界每天有亿万辆汽车驰骋在道路上,真实的交通场景无比复杂,因此宝马集团始终将安全置于自动驾驶研发的首要位置,采用“数据驱动研发”的策略,以巨大的投入和严谨的态度进行自动驾驶研发。
2017年,宝马集团开始进行规模化L4级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目前正在全球投入超过80辆BMW 7系进行L4级实路测试。在推出BMW iNEXT量产车前,宝马集团将进行500万公里实际道路测试以及2.4亿公里的电脑模拟测试,覆盖所有相关交通场景。测试采用苛刻的循环测试法 — 在测试任何一个新的或优化的功能时,那些已经验证过的其他功能也要进行再次验证,以此保证车辆的安全与可靠。
今年7月,宝马集团携手百度在内的十家合作伙伴发布《自动驾驶奉行安全第一》的跨行业白皮书,推动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跨行业标准化,再次证明了宝马集团安全至上的理念以及推动跨行业标准化的努力。
2018年4月,宝马集团就在德国慕尼黑建立专门的“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可容纳约1,800名员工在此工作。宝马集团还采用了非传统的研发组织架构和敏捷开发方式。特战小组式的“功能团队”可独立或协同完成指定功能的开发、验证和成果交付,创新的工作模式降低了计划和协调的复杂度,提升了研发效率。
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典型的复杂交通场景,因此宝马集团在中国的自动驾驶研发已成为全球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马集团在北京和上海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拥有研发人员近100人,他们专注于根据中国典型交通场景进行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发与验证。
在自动驾驶密切相关的关键领域,宝马集团与中国联通达成5G移动通信业务合作,为宝马产品顺利驶入5G时代铺就通信基础。宝马集团与腾讯签约,双方合作将于2019年内建成“高性能数据驱动开发平台”。高精度地图是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四维图新是中国领先的位置服务提供商,也是宝马在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签约中国三大科技公司,表明宝马集团正推进自动驾驶研发,助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
(责编:肖蒙蒙)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通用汽车在中国面临抉择:坚持、缩减规模还是退出
- 宝马: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有害无益
- 预售价16-20万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正式开启预售
- 比亚迪下线第9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仰望U9翻开中国超跑时代新篇
- 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智界R7正式上市!建议零售价25.98万元起
- 比亚迪第二代宋Pro DM-i与海狮05DM-i上市,“大美智省”刷新国民SUV体验
- A级SUV销冠再出牌!比亚迪第二代宋Pro DM-i与海狮05DM-i重磅上市
- 第二代宋Pro DM-i智能大进化,具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能力
- 大美智省值!第二代宋Pro DM-i上市 11.28万元起
- 一辆车才挣8500元?比亚迪“不要利润”的商业哲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