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已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并于今天得到了批准。即日起,召回搭载2018年04月02日至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NEV-P50模组电池包的车辆,共计4,803台。蔚来将为所有召回车辆免费更换搭载规格型号为NEV-P102模组的电池包,以消除上述安全隐患。同时,电池流通体系内所有NEV-P50模组电池包也会被全部更换。更换工作将在两个月内完成。
而对于之前出现事故原因以及本次召回,蔚来汽车副总裁黄晨东进行了相关回复,回复内容如下:
4月22日的上海安亭事故后,我们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并组织公司内外技术专家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开始了详细调查,对各种可能因素进行了实验模拟分析,最终研究结果是:
该事故车辆使用的电池包搭载规格型号为NEV-P50的模组,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由于个别走向不当而被模组上盖板挤压的可能性。在极端情况下,被挤压的电压采样线束表皮绝缘材料可能发生磨损,从而造成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公司已启动召回措施,会尽快为使用NEV-P50(下文简称P50)模组电池包的用户免费更换NEV-P102(下文简称P102)模组电池包。
就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在这里统一回复:
Q1:上海安亭的事故发生后为什么到今天才公布调查结果?
A1:事件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调查小组,与行业技术专家和动力电池包的电芯与模组供应链合作伙伴等相关各方,共同主导了事故调查。
最终结论由我们综合总结参与调查的各方意见形成书面结论,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召回备案。
从事故发生到正式备案发起主动召回我们只用了一个半月时间,这个速度在行业内也是非常快的。
Q2:声明中提到“在极端情况下电压采样线束表皮绝缘材料可能发生磨损”,这里的极端情况指的是什么?
A2:此次涉及召回的车型上的电池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由于个别走向不当而被模组上盖板挤压的可能性。在极端情况下,被挤压的电压采样线束表皮绝缘材料可能发生磨损,存在安全隐患。
Q3:为什么P50模组会有线束短路风险,P102模组没有此风险?
A3:NEV-P102模组内部结构采用不同工艺设计,不存在电压采样线束被挤压磨损的风险。
Q4:为什么去年10月20日开始生产P102模组的新型电池包?进行生产切换时是否已经发现NEV-P50电压采样线束存在问题?
A4:关于切换P102的原因我们已经有过公开说明,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合作伙伴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方案,双方一起论证研究后,电池模组从P50切换成P102。在切换时,我们并不知道P50的模组存在安全隐患。
Q5:线束磨损所导致的问题为什么建议用户SOC降到90%?
A5:SOC越低,电芯膨胀程度就越低,线束受损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我们日前对车辆管理软件和手机APP进行了升级,用户在蔚来家充桩的充电值上限默认设定为90%,这样更有利于长期的电池健康和安全。当用户有长途出行需求时,也可以手动调整,把充电SOC上限提高。
Q6:蔚来后台对电池是有监测的,多次事故中为什么没有监测出电池有潜在问题?
A6:此次发现的模组安全隐患是由电压采样线束经长期积压磨损造成短路,无法通过现有的监测手段事先发现隐患。为了消除隐患,我们决定召回。
Q7:我的车在召回之列,你们如何执行这个动作?
A7:整个召回会在两个月内完成。期间,我们将主动联系您,通过代取送车的方式在换电站或者服务中心为您更换电池,完成此次召回操作。
Q8:除召回的ES8,蔚来的换电流通体系中,是否还存在有问题的P50电池?
A8:蔚来对于体系内所有的P50电池都会回收。
Q9:为什么这几个月内突然出现多起自燃?
A9:线束磨损的问题根据挤压的程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上海事故是这个原因。
4月22日,西安事件导致起火的原因是车辆在送修前底盘曾经遭受过严重撞击,导致动力电池包左后部外壳与冷却板大面积变形。电池包内部结构在被挤压的状态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短路,最终引发火情。
Q10:对正在交付的ES6、ES8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A10:不在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是不会有影响的。P102模组内部结构采用不同设计,不存在电压采样线束被挤压磨损的风险。现在的ES8以及ES6都搭载P102电池模组,不会受到影响。
Q11:蔚来在电池质量方面是否有改进措施保障安全?
A11:公司成立了跨部门行动小组,联合相关供应链合作伙伴持续对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
(责编:李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马斯克遭《银翼杀手2049》制片方起诉 称Cybercab发布会盗图
- 阿维塔代客泊车吓到居民遭起诉,回应称已沟通致歉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携手书写中国神话
- 超百项全系标配,年轻家庭多功能用车,比亚迪海豹06GT售价13.68万元起
- 年轻人的第一台GT比亚迪海豹06GT正式上市,售价13.68万元-18.68万元
- 工信部:高级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 美媒:自满的BBA,已被中国电动汽车远远甩在身后
- AAA:66%的美国司机担忧自动驾驶汽车技术
- 极氪副总裁车内吃火锅视频引发热议,车企营销再出奇招
- 英媒评欧洲电动汽车行业困境:说要转型但却不出钱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