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汽车报)
进入正式考核阶段的“双积分”政策,正变相地在传统燃油车企(以下简称“传统车企”)中掀起一轮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热潮。
为了满足本年度首次设定的10%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各大主流传统车企纷纷实施了颇为“激进”的新能源汽车投放计划。在这条与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直接挂钩的“比例红线”牵引下,2019年,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导入愈加密集,投产和上市节奏也更加紧凑。
处于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切换阶段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驱动仍然占主导。一场为满足政策要求而引发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急速扩张“追分大战”正在展开。
一条积分比例“红线”
牵动新能源汽车产能集体释放
一位参与“双积分”政策制定的业内人士直言:从2019年开始对传统车企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就是要通过政策的约束,“强制”传统车企增加新能源汽车产能。
3月18日,工信部公示了申报31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有57款,纯电动车型达48款。不仅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旗下的纯电动车型,北京奔驰EQC400、一汽-大众奥迪Q2L e-tron、江铃福特领界EV、东风雷诺风诺E300等合资车企的纯电动车型也榜上有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将增至160万辆左右。而业内人士更加乐观地判断,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很有可能超出预期。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
在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设定的第一年,传统乘用车制造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集中投放以及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产能集体释放,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的逐年上升,这样的迹象将越来越明显。
一场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标的“战役”,正在国内传统乘用车制造企业全面打响。无论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进口品牌,无论企业最终产生的正积分是否需要依赖新能源汽车,从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这道关都要过。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国内将有超过50款新能源汽车陆续投放市场,除了一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产品数量和市场规模优势的自主品牌车企外,跨国公司、合资车企都在2019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攻势,投放新能源汽车产品、扩大新能源汽车产能。如果说,在2019年之前,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近九成的自主品牌车企具备突出规模优势的话,那么,从2019年开始,这一格局将有望被打破。在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设定的“红线”下,主流合资车企开始步步紧追释放新能源汽车产能,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车企新能源汽车产能的集体释放将成为2019年及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显著特征。
2019年,中国市场会迎来一大波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大众汽车今年内在中国市场将陆续投放6款新能源汽车(含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奔驰旗下首款纯电动SUV——EQC将于今年年底在国内上市,并由北京奔驰生产;日产计划2019年向中国市场推出3款纯电动车型,未来3年内将实现电动化核心零部件100%在华生产……
随之而来的,则是产能的爆发式释放:根据上汽通用的计划,2020年前别克品牌将在中国新增1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去年,一汽丰田天津泰达工厂进行改建,改建完成后新增年产12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广汽丰田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扩建项目也于去年开工……
显而易见,在中国这个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无论是出于市场需求的增长,还是政策的导向,都使各路跨国车企在这片新能源汽车热土的投放和投产计划更加激进。
“随着今年‘双积分’政策对传统车企作出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的设定,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将实现较快增长。今年2月,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达到15%,较去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专访时说。
崔东树还表示,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一个产能增长高峰。除了市场需求层面的因素外,从今年开始,“双积分”政策对传统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提出明确要求,则是直接拉动传统乘用车企新能源汽车产能攀升的关键政策因素之一。
投身“追分大战”
上马新能源产品从“选修”到“必修”
按照“双积分”政策的逻辑,产量越大的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也越高,一般而言,所需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进口量)也就越大;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进口量)越大,在新能源汽车积分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实际值也越高,获得正积分的几率则越大。
因此,企业围绕满足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提升新能源汽车产能展开的“追分大战”如火如荼。那么,在10%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下,企业扩张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能否满足积分达标值的需求?记者此前曾以2017年度乘用车企“双积分”核算情况为基础(2018年度‘双积分’核算情况尚未发布),按10%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对2017年度产量前十名乘用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和所需新能源汽车产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大部分车企在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的实际产量并不能满足其所需的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在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首次做出要求的2019年,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产能将呈现激增态势了。
不过根据崔东树的测算,2018年国内乘用车企整体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开始大幅提升,甚至超出“双积分”政策设定的2019年10%的要求。“根据测算,2018年行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到16.5%,今年前两个月积分比例继续攀升至19.8%,比去年同期高出近4倍。预计全年将达到20%。”崔东树说,“今年前两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8%,行业所产生的新能源汽车积分达56万分,比去年同期增长306%。‘双积分’政策在2019年开始对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有要求,这直接拉动了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提升。”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设定的目的,就是通过政策导向,将传统车企投产新能源汽车“这门课”,从“选修”变为“必修”。与全行业相对乐观的、不断上涨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实际比例不同的是,一部分“偏科生”在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标的过程中仍有一定压力。
从2017年度乘用车企“双积分”核算结果看,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企业中有24家新能源汽车积分为零,这类企业单凭优异的传统燃油车平均油耗就能达标,无需新能源汽车积分进行抵偿,但从今年开始,仅平均油耗达标是不够的,还要符合政策设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行业整体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到10%的要求甚至大幅超过这一比例很轻松,但不同企业的达标压力却有着明显差异。在这其中,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达标压力相对较大,而自主品牌车企则相对轻松。”崔东树说。
“对这类企业来说,在2019年度积分核算之前,企业为达到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必须增加新能源汽车产能。传统燃油车产能规模越大的企业,为符合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所产生的新能源汽车产能相应也越多。”上述参与“双积分”政策制定的人士说。
新能源汽车产能激增
市场会否“消化不良”
一条积分比例“红线”,正在引发新能源汽车产能的激增。那么,另一个问题接踵而来:激增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市场能否顺利消化?
日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公开表示,如果没有相关政策支持,2020年补贴政策全面退坡后,若无其他政策跟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出现40%左右的下滑,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可能下滑50%左右。
“必须承认,在现阶段支撑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动因中,政策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力。尽管市场的驱动力正在逐步显现,但相比较而言,现阶段政策的驱动力更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
如果按照陈虹的预测,一旦市场出现大幅下滑,那么此前释放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将可能出现过剩。而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根据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对中国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的预测,无论是保守还是激进的估计,2018~2020年行业新能源乘用车产量都远超需求量,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随着各大主流传统车企因政策导向纷纷介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潜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能过剩危机将很有可能加剧。
这样的判断也得到了多位业内专家的认同。杜芳慈表示,受政策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能的急速扩张,很有可能为市场消化能力带来压力。合资企业纷纷投产各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扩大产能,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激烈,竞争的焦点也更趋向于产品性能。“随着补贴的全面退坡,明年以后,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与合资品牌竞争的同时,虽然在产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市场消化能力将面临考验。结构性产能过剩将在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显现。”杜芳慈说。
崔东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状态将确实存在。“从长远看,这是一个正常的、合理的过程,行业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必须通过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让产业逐步回归到理性阶段。”他说。
对于政策“催生”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以及可能带来的隐患,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担忧。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行业政策分析专家直言,是不是所有年产量或进口量达到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都必须要满足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从提升全行业实际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以及杜绝和有效规避产能过剩所引发的连锁负面反应角度看,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乘用车领域平均燃料消耗量的降低对新能源乘用车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计入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后,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从6.77L/100km下降至6.05L/100km,降幅为10.64%。其中自主品牌车企在平均燃料消耗量降低的过程中对新能源乘用车的依赖度更大,2017年自主品牌传统能源乘用车油耗实际值为7.09L/100km,计入新能源乘用车后的实际值则大幅降至5.2L/100km。
“‘双积分’政策倒逼传统车企必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规划、有动作、有产能,相当一部分车企开始忽视传统燃油车油耗的降低,平均油耗逐年升高,新能源汽车成为企业获得正积分的依赖。传统车企上马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其中不乏欠理性、欠科学之举。”某传统车企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牛建峰)
- 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华夏风韵与未来科技并行,品牌文化与科技完美对话
- 2025首届王朝盛典举行:定义国潮美学,悦享朝粉盛宴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1200万辆,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
- 焕新Model Y上线,国内车企何以应对?
- 特斯拉在美召回约23.9万辆电动汽车,存在后视摄像头故障
- 特朗普说上台后要加关税 汽车供应商在考虑生产搬迁
- 何小鹏回应特斯拉焕新 Model Y“撞脸小鹏” :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 余承东评价特斯拉焕新 Model Y:智界R7仍然保持领先优势
- 特斯拉陶琳:2024年上海超级工厂年交付量超91.6万辆 占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 哪吒汽车官网无法正常访问 显示“系统维护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