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观及内饰的逐一曝光,大众集团的第三品牌距离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近了。最新消息显示,该品牌将于2月26日在德国狼堡发布,投放中国市场,旗下车型由一汽-大众负责生产销售。
关于这个第三品牌,外界评价自然不少,其中“廉价”、“低端”就是这个还未足月品牌的标签。尽管一汽-大众的对外口径是“年轻态,健康品”。但12万元以下的定价,注定了它就是一个“走量”的品牌。当然,抛开产品定位的文字游戏,更应该看到此次大众已经将手伸向了自主品牌赖以生存的价格区间。如此的单刀直入,甚至不顾“吃相”,足以引起自主品牌的重视和警醒。特别是在当前车市大环境整体萎靡的情况下。
“顺势”而出的第三品牌
大众作为较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跨国车企,深谙中国消费者心理,南北合资企业旗下车型也常年占据着B级车及以下的细分市场销量榜。这一方面体现了其自身产品的硬实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顺势而为的强者格局。
数据显示,2018年上汽大众的销量是2065077辆而一汽大众的销量也达到了1416666辆。总销量为3481743辆,毫无悬念的摘得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而按车型销量看来,上汽大众最畅销的车型为朗逸,年销量突破50万辆;一汽-大众最畅销的车型则是捷达,年销量也突破了30万辆。
一个是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神车”,另一个是20多年前就进入中国,经过岁月的积累被国人亲切称谓的 “国民车”。通过车型销量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顺势而为的思路贯穿了大众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如今,中国汽车市场遇冷,车企们纷纷谋求转身,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向政策靠拢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下一个销量增长点。
但不应否认的是,燃油车仍然是未来几年拉动销量的主力军,而此时的大众则再一次显现了其不同于别家的“眼界”。在中端价位车型销量接近天花板的情形下,发力更具潜力且基数更大的低端车市场,为了不砸自家的招牌,顺势发布第三品牌。
在产品车型上,大众也煞费苦心。据悉大众第三品牌成立后,将在今年向市场推出三款车型,一款三厢车和两款SUV车型,每一款车都是中国消费者的心头好。
考虑到大众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积累的口碑(大众出品,必属精品),第三品牌的天花板未必有多高,但是前景至少不会差到哪去。
疲于应付的自主车企
其实,对于大众来说,第三品牌的发布可以看做是一次放低姿态后的“收割”,也看以看做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而无论结果如何,以大众的体量都足以从容应对。
但是,反观其发布后对车市的影响,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影响则绝不是那么简单了。根据乘联会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55家自主品牌车企中,真正意义上同比实现增长的仅不足10家。自主品牌在人口红利、价格红利过后,向上势头已经出现乏力。此时,再遇上“降维打击”的大众,压力可想而知。
目前,支撑自主品牌销量的仍然是价位较低的低端车型。以吉利汽车为例,2018年,吉利汽车8-10万元的车型销量占比30%,8万元以下的车型销量占比也接近30%。这意味着,1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占据了吉利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而吉利也是目前自主品牌处境的真实写照。
而放眼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中国自主品牌的占有率也开始滑落。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约998万辆,同比下滑8%,市场份额为42.1%,相较2017年份额下滑了6.7%。毫无疑问,低端价位阵地的失势,拖累了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业内把40%的市占率,看做是是判断自主品牌成功与否的界限。2019年,自主品牌能否守住这条红线,低端价位销量的表现至关重要。
一边是不断下跌的市占率,一边是大众的虎视眈眈。可以预见,今年车市的低端价位区间竞争将更加的激烈。而在大众率先出招后,也可能会有其他品牌相继效仿。退一步来看,即便没有大众第三品牌,也很难保证不会有其他品牌推出个类似举措。所以,对于自主品牌而言,这一信号已经足够引起重视,也足以引起警示。留给它们的时间和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
(责编:林嘉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携手书写中国神话
- 超百项全系标配,年轻家庭多功能用车,比亚迪海豹06GT售价13.68万元起
- 年轻人的第一台GT比亚迪海豹06GT正式上市,售价13.68万元-18.68万元
- 工信部:高级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 美媒:自满的BBA,已被中国电动汽车远远甩在身后
- AAA:66%的美国司机担忧自动驾驶汽车技术
- 极氪副总裁车内吃火锅视频引发热议,车企营销再出奇招
- 英媒评欧洲电动汽车行业困境:说要转型但却不出钱
- 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29%,全球销量也下降7%
-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在Robotaxi正式亮相:无方向盘与踏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