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要维稳向上,怎么少的了汽车行业的稳步增长。
日前,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六个方面24项具体措施,涉及汽车消费、家电消费、农村消费、5G商用等多个领域。
就汽车消费领域而言,《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将“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要。”言简意赅,业界热议已久的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将重启,国家出手“救市”意图明显。
“正如各方面分析注意到的,现在汽车消费减速,是2018年消费增速下滑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毫不避讳。
据其透露,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了1.2个百分点。而如果扣除掉汽车类商品,再按照相同口径计算的话,其实我们社零增速大概是回落0.4个百分点。“换言之,单汽车消费一项大概造成了0.8个百分点增速的落差。因此,我们要推动消费平稳增长,要设法稳住汽车消费这一大头,是有针对性的。”刘宇南说。
众所周知,在国家宏观经济中,汽车相关产业可以说举足轻重。上至石油、橡胶、钢铁,下至金融、服务等,车市的兴衰对经济的发展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呈现出28年来首次“负”增长。
不夸张地讲,去年国内车市罕见的下滑,不仅对居民消费产生了直接的下拉效应,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艰难时刻,信心比黄金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想保证中国宏观经济维稳向上,少不了汽车行业的稳步增长。
“根据有关方面的测算,2018年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是170辆左右,距离主要发达国家保有量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比如美国的千人保有量大概是在800辆左右,欧洲、日本大概在500-600辆左右。”刘宇南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汽车消费潜力还是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大的。
刘宇南强调称,鼓励汽车消费的这些鼓励性措施,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为了促进汽车消费,但是也不是简单地为了做大汽车消费的量。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将引导汽车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汽车消费的供需匹配水平。
聊哥注意到,此次《实施方案》方案涉及的面还比较广,涵盖新能源汽车、货车、皮卡及二手车。譬如,要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坚持扶优扶强的导向,将更多补贴用于支持综合性能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鼓励发展高技术水平新能源汽车;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或者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适当补贴,带动农村汽车消费。
就二手车行业而言,要加快繁荣二手车市场,进一步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严防限迁政策出现回潮。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二手车,落实适用销售旧货的增值税政策,依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
老实说,对于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包括推进新一轮“汽车下乡”在内的系列“刺激”政策,聊哥总体持积极乐观态度。
一如上面谈到,“艰难时刻、信心比黄金重要”,面对当前国内车市遇到的严峻挑战,相关政府部门当然不能视而不见和坐视不管,任由所谓的“市场自动调节”。
历史一再证明,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大的困难和挑战,在所难免。此时,唯有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巧妙结合,才能及时并有效地化解难题、助力经济重新回到正确轨道。
就汽车行业而言,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是第一次遇到类似困难。就拿最近的一次“1.6L及以下排量购置税减半”相关救市政策来说,回过头来看,其不仅让2016年国内的车市再次呈现出了双位数高增长,也从极大程度上引导了车市朝着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
当然,一如硬币总有正反面,任何政策的发布和实施过程中,自然也都会有相应的弊端。比如最近一些年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前几年不还因“骗补”闹得沸沸扬扬。
但客观地讲,总体来看相关政策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可谓利大于弊。
就此番新一轮“汽车下乡”等系列刺激政策来说,可预见的是,在政策实际的落地和执行过程中,无疑也会出现政策落地走偏、和一些“钻政策空子”的行为。
所以,《实施方案》总体的出发点是好的,接下来就看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实施落地了。但经济环境使然,指望大的提振,并不现实。
(责编:肖蒙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