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在全球化布局上,广汽传祺再迈出一步。日前,广汽传祺在北美车展发布了全新概念车ENTRANZE,同时位于底特律的研发中心正式揭牌运营。这意味着广汽传祺将继续深化全球化战略,积极为进入北美市场做准备。
据了解,广汽传祺计划于2020年在北美导入车型,相关车型认证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中。而传祺现已经构建起全球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在全球五大板块的16个国家和地区落子布局。
进一步深化北美市场探索
本次北美车展,广汽传祺以“Vision Unlimited”(探知无界)为主题,携全新概念车ENTRANZE,传祺轿车、SUV及MPV三大领域车型亮相。这是广汽传祺第五次登陆北美车展,此举不仅标志着广汽传祺在北美探索的进一步深化,也彰显广汽传祺毅然坚定地推进全球化进程,全面提升广汽传祺的全价值链和体系竞争力。
全球首发概念车“ENTRANZE”,由广汽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主导设计,为现代驾驶导向格局和未来出行平台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充满自然气息的软质再生材料,ENTRANZE内饰营造兼具舒适性和未来感的家居氛围。让每一位乘客都拥有一流视野的“3+2+2座椅布局”,既致敬了美式汽车情怀,又为中国用户提供别样的驾乘体验。
除了本次车展,广汽传祺还将参加2018 NADA,与经销商交流产品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最新进展。
美国市场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已高度成熟且开放,而进入成熟市场是广汽传祺成长为世界级品牌、全球化企业所要经历的长期战略之一。目前,广汽针对北美市场的车型规划工作正在推进中。据最新了解,传祺将于2020年在美国市场导入车型。
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表示,借北美车展30周年之际,广汽传祺在此全球首发最新概念车型,这显示了为消费者带来传祺世界级产品和服务的决心。目前,传祺已经构建起全球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在全球五大板块的16个国家和地区落子布局,努力为全球市场创造更愉悦的移动生活。
据了解,传祺2020年将车型导入美国市场,广汽针对北美市场的车型规划工作正在推进中。
北美第三个研发中心揭牌
连续亮相北美车展背后,强化海外品牌形象之外,广汽更是扎扎实实强化海外研发网。
当地时间1月15日,广汽底特律研发中心正式揭牌运营,广汽以硅谷、洛杉矶、底特律、上海、广州五地构成的广汽全球研发网正式形成。
据了解,广汽底特律研发中心在2018年4月注册成立,总建筑面积超4500多平方米,拥有多间实验室和试制试验车间,首批已有30名顶尖人才到位,现阶段侧重于强化北美车型开发,研发工作,涵盖整车集成、动力总成、整车安全等多个领域。
目前,各项试验测试及对外合作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包括在“死亡谷”进行高温试验,在科罗拉多进行高原试验和北密进行高寒试验,在俄亥俄运输研究中心试验场(TRC)进行道路耐久与可靠性测试,以及与Smithers Rapra、Roush等研发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交流。
未来,底特律研发中心将充分利用当地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以及产业环境,与广州总部协同完成北美车型及全球化平台架构开发,并逐渐主导北美市场专属车型开发。
实际上,底特律研发中心为广汽传祺海外产品开发的桥头堡、创新技术导入的主渠道,同时是美国法规情报的前哨站,主要推动广汽传祺在北美乃至全球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随着海外研发中心布局落定,广汽硅谷研发中心、广汽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广汽底特律研发中心已成为广汽全球研发网的核心力量之一,在前瞻设计、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扮演了关键角色。
其中,广汽硅谷研发中心主要开展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广汽底特律研发中心侧重于强化北美车型开发,并对国内整车技术领域研发能力提供支撑;广汽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作为广州总部前瞻设计能力的补充,聚焦前沿造型设计、人机交互研究及北美车型的本土化造型设计。
各海外分支机构结合当地不同的优势资源,开展不同领域的研究。在广汽研究院广州总部统筹之下,各中心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充分发挥“集聚国际人才、整合前瞻技术、加强对外合作”三大平台作用。
(责编:林嘉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德国大众正计划关闭至少三家本土工厂,或裁减数万名员工
-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喜迎第100万辆Model Y下线,源自GA4生产线
- 家门口的新能源汽车“博物馆”!比亚迪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于郑州开馆
- 特斯拉又被美国交通管理局调查 马斯克的无人驾驶梦遇难以落地?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9月欧盟混动汽车市占率首次超过汽油车
- 马斯克遭《银翼杀手2049》制片方起诉 称Cybercab发布会盗图
- 阿维塔代客泊车吓到居民遭起诉,回应称已沟通致歉
- 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携手书写中国神话
- 超百项全系标配,年轻家庭多功能用车,比亚迪海豹06GT售价13.68万元起
- 年轻人的第一台GT比亚迪海豹06GT正式上市,售价13.68万元-18.68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