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正逢新浪网成立20年,新浪年度车评委、寰球汽车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接受新浪汽车年度车专访时表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的私家车浪潮,从而反思当前中国汽车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
吴迎秋从1986年开始汽车产业报道,至今已有32年,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继往开来,他将上世纪90年代的那股私家车浪潮看成是中国汽车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源动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上突然涌现出一股购买私家车的浪潮。此前政府认为中国的私家车潮应该是2000年以后的时期,这是此前中国政府及媒体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但却让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看到了机会。
现在再回顾历史,吴迎秋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老百姓兜里有了钱,就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而在意识到社会的需求之后,我们的政府开始布局汽车产业,包括合资合作的目的和目标,并最终把“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写入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十五规划”。
现在看来,上世纪90年代出现购买私家车浪潮的原因,就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正是吴迎秋所讲的源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市场推动了产业的变化
谈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吴迎秋很自然的将其分为两端,在前20年的发展中,改革开放首先带来的就是人们视野的开放。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社会对规模化的认知,第二是改革开放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轿车进入家庭提前实现了。
尽管当时在汽车产业布局时就讲:汽车是一个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行业,一定要有一定的规模。但是那个时候的中国轿车市场规模是多少?可能就是10万至20万辆。
所以在当时那个中国汽车工业比较弱小的时代,我们国家实施了对外合资的方式,并大力推进国产化的进程。
尽管在那个时候,有的产品和技术在有的人看来是落后的,甚至在零部件认证等方面都要受制于外方,但在吴迎秋看来,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学习过程。今天看来,当时的布局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一个成熟的工业基础。
从1994年开始,私家车的比例开始逐渐增大,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成型了,汽车产品从最早的老三样,到新三样,再到现在的百花齐放,而在产业主体层面,上世纪末出现了吉利、长城等民营车企,这也意味着过去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说是市场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创建于1998年的新浪汽车正是中国汽车这20年发展的见证者,并从2000年正是创建新浪汽车频道,这一年也正是国家“十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伴随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新浪汽车从2003年开始主办年度车评选,吴迎秋一直就是该活动的评委,“这16年的获奖车型,就是中国汽车产品、性能、技术进步的见证。”
传统车企也可以是新造车势力
如果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基本出发点出发,新造车势力的出现就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它的核心还是为了满足需求,这是一个市场驱动的产物。包括新浪汽车也在2018年建立了“新浪E站”,来专门报道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吴迎秋表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临近3000万辆,在中国的城市变成了对汽车的需求有了这么高的需求,包括对城市的拥堵、对环境的变化等。因此,如果新造车势力仅仅是换了一个能源动力是远远不够的。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互联网高度发展的社会,并面临能源、环境、城市管理等多个问题,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四个轮子加一个发动机,他需要汽车能够满足他更多的要求。因此吴迎秋对汽车的新定义就是“四个轮子加一台电脑”,汽车不只是提供人们出行代的步工具,它更需要为人们提供一套移动出行的综合解决方案。
只是,新造车势力背后还有一句话叫做“新汽车”,在吴迎秋看来,新造车势力能否成功,关键是它能否造出满足人们新需求的“新汽车”,实际上传统汽车企业也可以造新汽车,成为新造车势力,只要创新,这是核心。
如果汽车造车势力造出来的产品不新,那它就没有存在的合理性。从这个角度去看,吴迎秋认为,目前市场上确实有相当一批的新造车势力不行。(出行财经 孙铭训)
(责编:孙铭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