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明:自主车企未来竞争将来自轿车

新浪汽车讯

8月31日-9月2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于天津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

据了解,本届论坛年度主题定为“改革开放四十年 产业开启新征程”,旨在对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亲历变革的杰出人物作以表彰。同时,该活动也通过多场对话和专题峰会,围绕电动智能两大方向,凝聚产业智慧,共同为汽车产业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徐长明

会议现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徐长明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于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最新判断。最近经常被问两个问题,一个是面对二季度以来的车市的失速,未来几年车市还能不能保持正常的增长?另外之前预测的峰值点还能不能实现。第二个问题是竞争格局未来会怎么走,哪个企业能胜出?这个很难回答,也没法回答,在座的都是老总,但是什么样的企业能胜出我们做了判断,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这张图反映的是二季度以来车市是失速了,这是保险数据,因为国家的注册数据不发布了,这个数据最接近于终端销量,那红色曲线是今年每个月跟去年同比的增长数据,一二月份还是很高的,三月份开始进入到零增长,三、四、五基本是零,六月份同比下降9%,七月份下降4.9%,这不是最终端的数据,但是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数据了。但是我们从批发来看,国产车三四五三个月还是比较高的,高到经销商的库存里面去了,所以六月份一般来讲都是厂家压库的季节,六月份掉到了4.6%,七月份厂家开始减负了,所以批发数据降到了3.1%,如果加上进口车六月份是这样的。

那么这个数据下降之后大家担心了,未来的发展能不能维持原来的判断,过去20多年的情况来看到目前为止我们预测基本上都是实现了,3000万之前的预测基本都是对的,到目前为止这是大的趋势。之后的预测确实像高总说的,非常难。这是去年我在这个论坛上讲,当时说的是四千万辆,后来十九大开完之后信心更足了,调到了4200,现在到底还能不能达到这个水平,从预测的逻辑来讲还没有修正,因为预测这个值比较难,但是保有量预测相对简单,保有量和需求量有这个数学关系,是15倍,两个都达到峰值的时候保有量是需求量的15倍,保有量不变这个峰值点能不能不变。这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国家的人口,一个是平均一个人几辆汽车。总人口14.2-14.5亿,这个对汽车来讲没有这么大,虽然三千万人在国际上是大的国家,对我们来讲没有这么关键,关键是一人几辆车,这是按千人来衡量的,这是达到饱和的国家20几个都是均值在千人600辆,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基本上都是,最高的是美国。

那这个是什么决定的呢?在现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来讲,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收入水平高的地方千人保有量就高,但家家都买得起车的时候差不多到2035年,这个时候是由人口密度决定的,这张图是把两个国家每个城市的数据放在这儿,横的是人口密度,纵向是千人保有量,(音)橙色的是日本的城市,蓝色的是美国的城市,人口密度越高千人保有量越低,但是有一个特点,当人口密度相同的时候,他们的纵坐标基本是一样的,不管在哪个国家,在什么样的地方,人口密度相同的城市千人保有量基本一样。

我们再把纽约打开看一下,不同的区也不一样,左边是人口密度,右边是汽车的密度,颜色深代表密度高,左边的图是纽约的中心区,颜色很深,人口密度很高,右边的图颜色就比较浅,纽约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一平方公里大概是25000人,汽车的密度每千人不到100辆,美国的郊区的人口下来了,千人超过800辆,这是基本的规律。那要把我们国家的做准确预测,应该把每个城市的人口密度都求出来,这个城市对应的千人保有量就出来了。大致算法就是我们的人口密度其实不是很高,一平方143人,但是由于人口分布不均衡,导致密集区的人口密度还是比较高的。这是腾冲到黑河下以东47%的国土上,有94%的人口集中在这里。90年了没有什么变化。

这条线东边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00人,大致就是英国、意大利、德国的水平,那如果我们认同人口密度是千人保有量的决定因素,人口密度跟它差不多,千人保有量就应该差不多,但是我们国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中城市的人口密度比那些国家集中的人更多,这是我们的特质特征决定的,因为我们的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像北京,中央机关、下属单位、央企总部、大学、科研机构、文化体育等等,这种高收入的行业资源基本上在北京分布特别多,所以大家想往北京走,全国各地的户口都放开,北京放不了。每个省里的人口往省会去,所以导致我们国家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比他们高,所以综合算下来达不到600,我们预测在450左右,就是每人0.45辆汽车,如果乘以14亿人大概是6亿辆多一点的水平。

如果简单按6亿辆算,如果6.5亿人除15就是4200万,大概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下有三个因素有影响。

第一个是油的问题,油的问题对我们来讲挑战是比较大的。这是2016年的数据,左边是汽车的保有量,右边是石油的消费量,美国是2.7亿辆汽车消费石油8.6亿吨,如果把这些油用在汽车上平均一个车三吨多的水平。我们国家是1.85亿辆汽车,2016年,消费石油5.8亿吨,差不多也是3亿多。那将来如果按6亿辆算,这就不得了,因为我们的国产油只有2亿吨,每年增长好几千万的石油消费都来自于进口。那将来如果这么大的油对我们挑战确实比较大,但这个问题对汽车来讲不是问题,我们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果将来保有量里面有20%的纯电动,那就还剩4.8亿辆,我们把混合技术加上去之后大概相当于2.7亿辆的汽车石油消费,当然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果6亿车都用传统石油消费的话挑战非常大。

第二个就是共享,这是大家说的比较多的。这是国际机构做的预测,说L4级的车到2025年中国、美国加欧洲达到600万辆,到2030年L4达到2800万辆,L5达到1200万辆,合起来4000万辆。这是一个预测值。

整个产业链现在都行动起来了,前两天在开会听大家讲一下,现在博世和大陆一级供应商正在调整他们的产品,下一步准备搞自动驾驶,硬件加软件放在一起,现在他们提供的是把软件镶嵌在硬件里面来做,这就是自动驾驶里最关键的东西,一个感知、一个控制、一个执行,他们都在大力的做。一般的硬件就准备卖掉一部分,所以他们也在准备。这些汽车厂家都在做,像大众,2021年推出L4和L5级的车,只有丰田的没有追踪到,总的来讲这些大的汽车公司都是走的比较早,特别是豪华品牌2025年的L4、L5的车上路都没有问题。

对我们国家来讲,L4、L5的车只要发展一定会影响千人保有量,我的判断L3以下的发展比较快,L4、L5发展比较慢,一个原因是我们国家的混合交通的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严重,一个是车与车的混合交通,前两天开了一个焦点小组的会,小组会上讲消费者说我们定速循环,到了5米还是10米就急减速了,不动了,并线的时候就走不动了,着急不得了,人家5米的时候都在加塞,我走不动,所以他希望1米才有反应,但对我们来讲确实难。昨天开车过来,120公里时速走的时候,10米就很危险,不得不刹车,这是我们的习惯。自动驾驶和非自动驾驶什么样,这个难度比较大的。

另外最难的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混行,现在红绿灯给你绿灯也不能急加速,急加速就容易出事故,因为红灯的时候还有人走,特别是行人,红灯照走,如果设计自动驾驶见了人走还是不走?不走永远过不了红绿灯,要走有可能撞人,所以混合交通不解决这个很难,混合交通背后是法律意识,现在违法的太多了,这个对我们来讲自动驾驶的L4级以上的在我们国家我判断为期还比较远。变成现实的东西需要时间,这个背后一定是我们国家变成一个法制社会,每个人都有法制的意识,所以这个需要渐进式的过程,总的来讲我的观点就是共享对汽车保有量的共享还需要时间。

第三个是经济,以前是往高调的因素,现在变了。因为经济对千人保有量是决定性因素。这是两个图,这张图是成功进入到发达的经济体,进入高收入状态的经济体,一个是韩国、一个是台湾。上面是人均GDP,下面是千人保有量,他们高度关联。这是世界银行划分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一个点,很多国家和地区到了12000美元这个地方停住了,上不去,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更多的国家是很难跳过这根线,这是巴西,这是菲律宾,菲律宾更低了,大概在3000多美元停住了,只要人均GDP停住,千人保有量就停住了,这是巴西20多年人均GDP基本没增长,对它影响非常大。二战以后有101个进入中等收入,全世界到目前为止只有13个国家和地区进到高收入国家,8个在欧洲,亚洲有5个,包括日本,还有亚洲四小龙,这几个经济体进入高收入状态,其他都没有,这个影响很大

今年的车市是南高北低,蓝色是正增长,红色是负增长,中间那根线是南方和北方的划分,南方有两个省,江苏和安徽低于全国平均数,北方是天津、陕西、河南高于平均水平,宁夏、内蒙、甘肃、青海等等都是负增长,这个背后是经济因素。横的是每个省的人均GDP,纵的是汽车增长率,南部的省份基本都是增长率比较高,所以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大的,未来我们的经济增长确实遇到了比十九大当时预想的外部环境要严峻,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当时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变化,今年现在已经500亿的商品在征税了,这两天应该就有结果了。另外2000亿商品也要征,这个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背后我们看见的是经济,其实还有别的因素起作用,这个对我们的经济影响还会有一些,但是对总的保有量不会有影响,那个峰值点不会有影响,但是现在我判断可能在时间点上,原来我们说十年之后达到峰值,那现在看也许会往后延一点,如果峰值往后延,意味着每年的增长率往下走,所以多少还会有一些影响,所以峰值点可能会靠后一点,但是速度可能会低一点。

第二方面,未来的竞争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企业能够胜出?大家看一下这张图是竞争格局,上面是四个比例,每年都在增长,豪华车年年在涨,像奔驰、宝马、奥迪远远高于平均增速。中间是合资品牌,第一类是品牌驱动的,像大众、别克、丰田、本田,这四个品牌是有品牌溢价的,其他品牌想到的比例是比较低,这几个品牌没受影响,现在在29.5%,比较稳定。受影响的是其他品牌,从31.34%降到20.6%了,三年半时间下降到14个百分点,我看了一下里面日产还在正增长,其他的不同年份受到了影响。

下边是自主品牌,从25.7%涨到了35.2%,这是一个大的格局。

未来的格局怎么办呢?我觉得就是分化,目前已经分化,未来会更加分化,四个原因。第一个是需求减速,再加上消费的升级,那对这些处在低端的品牌就会受影响,第二是消费者的年轻化,像高总讲的,00后、90后进入买车阶层,他们的需求不一样,现在又叠加了一个新四化,这些人更容易接受这个概念,新四化加上年轻化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个是优势自主品牌开始显现,会加大自主品牌内部分化,同时也会驱动合资品牌。

第四个是造车新势力。

所以在这种分化的背景下,什么样的企业能够胜出呢?从三个维度来说,第一个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传统汽车是快速、 拥抱新变化,包括新四化和新零售,如果你等待或者是拒绝就很难了。这些造车新势力都有新的亮点在里面。

那新势力的车企什么样能胜出呢?有耐心、敬畏制造业基本规律的企业,如果采用互联网迭代思维做企业,十个有九个会失败。你得尊重汽车发展的规律,不要想一两年要怎么样,要跑马拉松,有耐心的,这样的背景的企业能够成功。

传统企业胜出的和新势力胜出的没有本质区别,大家都是一样,传统车企得深入拥抱互联网,互联网的企业得尊重制造的基本规律。

第二个是合资与自主,什么样的合资能胜出呢?我觉得是主动学习自主品牌有领先优势的领域,特别是性价比驱动的合资品牌。像外观、内饰、配置、智能化、车联网都要有,这是外资公司需要学习的,不学习很难。如果我们现在比较优秀的企业造的车,质量的可靠性、新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经过使用者验证,到这个时候大家不愿意为合资付议价了。

自主品牌要怎么样胜出呢现阶段是错位竞争。如果以轿车总销量为100,我们自主品牌占到了18.9%,我们自主品牌上升到38%的时候主要靠SUV。

第二个是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错位竞争。

第三个是自主品牌内部阵营,未来决定竞争力梯度的是轿车。左边的图是SUV的销量,吉利是44.6%,长城第二,上汽通用五菱第三。这是SUV的图,上面是轿车在逐渐下降,SUV在逐步上升,最近两年已经拉平了,SUV比例不再增加了。以月度来看,到了今年上半年,蓝色的是轿车比例,红色的是SUV比例,SUV今年上半年逐步往下掉的,轿车在往上走。SUV再增长难度比较大,之前之所以增长,我们有一个概念叫竞争强度,竞争强度超过10以后再加强竞争强度不管用了,销量没有它的作用,你看SUV的绿色的带圈的是SUV的竞争强度,绿色的是轿车的,不带圈的,SUV竞争强度已经高了。这说明SUV在增加车型,对贡献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这样的话SUV跟轿车的比例下一步的竞争力份额来自于谁?来自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过去是消费者需求加供给,两个因素带来SUV的增长,现在供给基本上不起作用了,起作用的是消费需求,消费者需求的偏好比较正常,所以下一步应该说自主品牌内部的竞争力,决定轿车的强度,这是今天分享的几个内容,谢谢大家!

(责编:Aut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9-02
徐长明:自主车企未来竞争将来自轿车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没有本质区别,大家都要深入拥抱互联网。企业若想胜出,错位竞争后,自主企业未来竞争力将来自于轿车,SUV日趋饱和,轿车将决定品牌强度。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