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需要密切关注车辆数量与营收的关系,可以对营收数据进行监控,并建立平台的信誉机制以及多个监管部门联动机制。更大的政策红利恐怕还在于,在“一城一策”方针指导下,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以形成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从央地关系来看,交通运输部可以推动先行先试的城市总结治理经验,探索独特的管理模式,形成知识共同体,供不同城市借鉴和参考
我们现在经常说“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力量”,要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而数量管制意味着运用行政手段决定这个城市需要多少人口,道路上需要多少私家车,市场需要多少巡游车或网约车。这样就会人为制造一个市场稀缺,因此受到一定诟病。
数量管制被比喻为一把“很钝的刀”,如果做精细化的动作,这把刀很钝,不太好用,但如果要立竿见影的效果,它确实是比较快的。
数量管制该受到诟病吗?
现实中数量管制又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小汽车限购,甚至是限行——小汽车按照单双号或者尾号来出行。这样做显然很快可以把城市道路上的机动车数量减少下来。还有共享单车的饱和投放,单车数量太多了,公共场所压力很大,管理部门会直接采用总量控制。
出租车行业的规制特别多,古今中外都是这样。那么,出租车行业是一个需要政府主动干预的行业吗?
谈数量管制,首先要处理好一般规律与特殊领域的关系,即使是一般性通则,仍需要在出租车这个特殊行业加以检验。比如说,出租车行业到底是由市场决定数量,还是行政决定数量,这需要结合行业特征做仔细的观察,权衡各自的利弊。还要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思考,比如,有的城市之前出租车数量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有了网约车之后,两者提供的是同质化服务,数量管制实际上已经被突破了。因此,在强调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还要看到市场经营活动的规范性以及公平竞争问题,这是出租车和网约车“融合发展”的基本解读。此外,一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心,在于它是否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可靠、价格可承受的出行服务,要拿服务质量作为标杆,进行长期审视。
数量管制的理由
人们会很关心,为什么小汽车、出租车都要受数量管制?
首先,如果退回到自然、原始的状态,数量管制是对客观存在的空间限制在管理上的回应。
一个产业如果在很短时间内容纳非常多的企业和经营者进入,而需求又没有明显增长,那么可能大家会都没有饭吃,或者这碗饭要抢着吃,每个人吃得都不太开心。监管者要对产业发展有一个合理规划,如果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或受到限制,应及时调整布局和安排。
其次,数量管制可以促进有效竞争,这个观点来自于自然垄断理论。自然垄断的特征决定了某些行业(如水电气等公用事业)企业的数量是少的,竞争是不充分的,因此监管者依据行业的情况,通过进入管制限制企业数量,促进行业内的竞争,使竞争强度保持在收益大于成本的状态。为了促进一个行业的竞争,可以放松管制和准入条件,让更多的企业进入,但竞争也是有代价的,竞争失败会有企业退出,它们是竞争成本的实际承担者。既要考虑竞争效率,同时也要考虑竞争带来的成本。可见,如果对这个行业有所规划,就可以让行业存在数量较为合适的参与者,既保持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又能控制竞争成本,不至于打得太惨烈、大家都没有饭吃,有效竞争会促进行业的发展。
第三,出租车是相当复杂的管理业态,有很多自身规律,比如流动经营、随机服务等。司乘在狭小的车厢内谈判,乘客一般会处于劣势,加上对司机、车辆和路线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需要前置性规制来维护乘客的利益,另一方面如果数量失控,会加剧出租车行业特殊的市场失灵现象。网约车与出租车是同质化服务,对出租车的传统监管模式和管理能力,与出行市场上数量巨大的网约车经营活动不相匹配,需要市场中各个主体包括司乘之间的社会关系、市场的契约关系以及政府干预的管制关系,“三只手”相互协同,慢慢让市场由无序向有序转化。
放松数量管制的社会成本
那么老百姓会问,打车那么难,为什么不增加出租车的供给?规制放松过程会产生很多成本,尤其是潜在、隐性和间接的成本。
实际上,目前的状况是几乎每个城市出租车和网约车的数量总和增加了,原来的数量管制已经被新技术带来的市场变化大大突破了。突破以后产生了新的问题:
首先是行政管理资源与市场“新失灵”状态的不匹配。按照原来传统的监管方式,行政管理资源配置非常少的。比如某城市一天行政执法处理的非法网约车事件不过10~20起,而实际发生的非法运营达到上千,甚至上万起。用传统的监管手段应对新的市场失灵,出现了管理能力与运营现状不匹配的情况。
其次是平台责任能力与实际经营活动的不匹配。平台提供的是弱社会关系,一旦发生事故、纠纷甚至刑事案件的话,直接受冲击的是司乘双方。这种弱社会关系,如果没有法律和市场新规则托底和保障的话,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很多风险隐患,比如出现顺风车杀人案这样的“黑天鹅”事件。现在更大的问题在于,两种业态明显处于不对称监管状态,传统出租车管得太多,约束过多,戴着镣铐跳舞,而网约车业态的监管机制还在逐渐形成和完善当中,因此在融合发展议题下,规制对公平竞争的引导以及环境的营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数量管制的解药
解药是什么?回顾网约车政策形成过程,会发现处于一种路径依赖:前期进入的网约车平台,复制了美国优步的经营方式,使得它一落地就是“重”的,交通部门责无旁贷成为了网约车的监管者,自然把它往“重”的方向去管。如果后退一步,从平台经济的可竞争性来看,平台的进入和退出相对来说成本比较小,应该会有更“轻”的做法。市场通过“互联网+交通”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不久会发现有更多的“轻”“重”新组合产生。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新的技术手段下如何进行数量管制?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一个城市如果多增加一辆出租车或网约车,从司机角度来说,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了;而从乘客角度,多了一辆车,等待时间就可能降低。对于车辆数量增加,司乘之间处于利益冲突状态,但有冲突就会有调和的可能。下图中有两条效用曲线,向上的一条是司机,向下的是乘客,两条曲线交叉之处会有一个均衡点。理论上它所对应的,是目前互联网+交通融合趋势下市场比较合适的车辆数量,可以作为动态数量管制的依据。
因此,当前需要密切关注车辆数量与营收的关系,可以对营收数据进行监控,并建立平台的信誉机制以及多个监管部门联动机制。更大的政策红利恐怕还在于,在“一城一策”方针指导下,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以形成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从央地关系来看,交通运输部可以推动先行先试的城市总结治理经验,探索独特的管理模式,形成知识共同体,供不同城市借鉴和参考。
(责编:李欣欣)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宝马: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有害无益
- 预售价16-20万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正式开启预售
- 比亚迪下线第9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仰望U9翻开中国超跑时代新篇
- 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智界R7正式上市!建议零售价25.98万元起
- 比亚迪第二代宋Pro DM-i与海狮05DM-i上市,“大美智省”刷新国民SUV体验
- A级SUV销冠再出牌!比亚迪第二代宋Pro DM-i与海狮05DM-i重磅上市
- 第二代宋Pro DM-i智能大进化,具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能力
- 大美智省值!第二代宋Pro DM-i上市 11.28万元起
- 一辆车才挣8500元?比亚迪“不要利润”的商业哲学
- 何猷君同款GT,腾势Z9GT正式上市,兼顾极致性能与奢享豪华,售价33.48万元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