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闭的造车资质大门正在让预想的竞争格局发生改变。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项目核准已经暂停一年多,而为了抢占补贴退出和合资品牌入市前的窗口期,新造车企业已经等不及重启后的排队过批。一边与传统车企合作代工生产,一边收购有资质的“壳”企业,一边自己申请资质,正在成为新造车企业们的首选。而传统车企则放开手脚,开始以制造环节的优势主动抓住新的机遇。
“我们年底就有车销售了,但等自己申请的资质下来还不知道要用多少时间。”奇点汽车CEO沈海寅表示,今年4月,电动车初创公司奇点汽车与北汽集团旗下北汽新能源达成合作,沈海寅并不避讳,合作的重点就是借用北汽的资质,通过北汽代工生产奇点的车型。而北汽最新的动作似乎更为主动,在今年6月18日与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麦格纳成立合资公司后,这家合资公司被认为将成为汽车界的“富士康”。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有些汽车公司需要优质的生产服务,“他们都可能成为合资公司的潜在客户”。
而与奇点汽车同步,拜腾汽车也宣布获得了一汽集团的投资,并在7月与一汽集团签署了产业链 合作的协议。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家电动车新创公司与传统车企达成代工协议,连新造车企业中的明星——蔚来的新车尾部也贴上了“江淮蔚来”的制造商字样。同时,作为新能源市场第一轮淘汰赛的结果,收购具有资质的企业也成为新造车企业获得准生证的另一条路径,今年7月初,电咖汽车宣布,通过收购西虎汽车而获得了SUV生产资质。行业内更多的潜在收购案也在推进中。
从这一层面而言,官方暂停投资项目核准的用意也正在实现。“能合作的就合作”,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专业人士称,汽车项目主管部门欢迎新造车企业和传统车企合作,鼓励对落后产能兼并重组,严格控制不能带来行业效益增加的新产能建设。这一点在新的产业政策中也有所体现。
但新造车企业们并没有放弃拥有自己生产基地的“野心”,目前至少有十几家主流的新造车企业已经建好或者正在建设生产基地,而在据称多达六七十家的新能源汽车新创公司中,目前只有6家获得发改委投资项目核准。
经济观察报独家获悉,《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在走最后的批示流程,该规定一旦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项目核准的审批也将随即重启。
新造车企业的资质“追逐战”
进入7月中旬,传言满天飞。“苟延残喘”多年的天津一汽宣布转让一汽华利100%股权,随即刚成为一汽合作伙伴的电动车初创公司拜腾汽车就荣登接盘榜的首位。而北汽与全球零部件巨头麦格纳的合资,引发了合资公司很有可能为奇点和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代工生产车辆,继而开启汽车界“富士康”模式的猜测。
对于拜腾汽车接手一汽华利的猜测,一汽夏利随后给予了否认。而对于北汽要组建合资代工工厂的事,北汽方面回复经济观察报称,目前还没有最终定论。但“北汽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导者,以‘开放共享’的理念支持行业快速发展的目标不会变”。
所谓的传言,也并非空穴来风,从今年4月拜腾汽车与一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投资框架协议,到6月一汽集团参与拜腾汽车B轮融资,再到7月3日再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已经确定将在平台技术、投资入股、零部件采购,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而在这一揽子合作中,帮助拜腾获得生产资质则是最重要的题中之意。
与拜腾成为“接盘侠”相比,北汽的合资代工计划似乎更有背景支持。日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亲口宣布将从今年7月31日开始,在北京地区停止销售北汽集团燃油车。北汽自主品牌一直处于弱势,因此,这一决定并没有让业界失望。而作为北汽集团启动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的第一步,利用过剩的自主品牌产能为新创造车企业代工,也可谓抓住了行业机遇。毕竟北汽集团旗下北汽新能源已经为成熟板块,稳居行业龙头,在北汽全面停止燃油车生产后,多余的产能将更多,而没有获得生产资质的新能源汽车初创公司也同样很多。
投资项目没有获得审批,就意味着不能生产、销售。而经过今年4月北京车展上的首次高调集体亮相之后,新造车企业开始陆续进入新车下线和上市阶段。今年6月新补贴政策的落地,也加大了新能源造车企业的危机感。前期百亿元的资金已经投入,而生产资质却遥遥无期,这就好比做菜的材料备好了,但却迟迟没有炉火一样。
另一方面,大量资本涌入造出的新产业集群,也让传统车企意识到开放是必然的趋势。在此之前,蔚来找江淮代工、威马找东南代工、小鹏找海马代工,已经成为发改委宣布暂停新能源生产资质审批后的第一批“新旧势力合作”的代表。7月初,《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出炉,清楚传递了鼓励新造车企业与传统车企的进一步亲密接触的政策态度,也为接下来更多的“新旧势力”合作模式的诞生做了背书。
但新造车企业们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并不是传统车企能够全部满足的。因此,除了借用传统车企资质,收购有资质的车企成为另一条捷径。7月6日,处于新造车企业第一梯队的电咖汽车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虎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署技术改进项目,通过收购西虎汽车获得SUV生产资质。作为电咖汽车同行的威马汽车,早在2017年2月便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大连新敏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收购了大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曲线”拿到了SUV和MPV产品的生产资质。
有行业观点认为,工信部启动的行业退出机制,以及优胜劣汰加剧所带来的“被淘汰者”,也为新造车企业的资质“追逐战”提供了新的“猎物”。今年以来,由于盈利状况堪忧,拥有资质的新能源车企出售股权以及老旧车企整体出售的情况不断发生,汽车业的并购行为也比往年更为频繁。“曲线”终究不如“直线”更有吸引力。对新造车企业而言,没有自己的工厂,就等于只是一个研发加销售公司,品牌的形象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将由代工工厂来决定。因此,生产基地作为新造车企业涉足汽车业的最“重”一环,并没有随着资质审批的暂停而终止。在地方政府的大量资金、土地的支持下,十几家主流新创公司都已经启动生产的基地建设。
“我们会用安徽铜陵的工厂去申请资质,但不着急。”沈海寅称,由于奇点汽车今年年底就会有汽车上市销售,所以资质成为头等大事,而代工是最有效的救急手段。而奇点投资80亿元的铜陵基地在2017年年底开始建设,计划2018年内完成一期建设,年产能将达到20万辆。对于威马、电咖等既有代工,又进行收购、同时布局生产基地的新造车企业而言,代工只是一个过渡。电咖把这种战略组合运用得更为熟捻,通过东南汽车的代工,电咖的首款A0级电动车已经在去年年底上市,今年上半年销量已突破2000辆。而在收购的同时,电咖已拥有三处基地,并表示同时在通过自建基地申请资质。
而属于“清华系”造车的清行汽车,则选择以一汽集团成熟的平台进行开发,其推出的清行竞克400甚至直接挂标一汽集团的logo。“我们采用的是一汽的工厂和生产资质,用的是一汽的配套,这使得我们能把成本降到最低。”清行汽车COO李林果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没有经过核准的产能项目都属违规
“目前整个汽车业的生产能力是足够的,没必要每个企业都新建产能,”上述接近发改委的专业人士表示,作为负责新能源汽车产能核准的主管部门,发改委对传统车企和新造车企业的合作持赞同态度,认为“能合作就合作”。该人士认为,新造车企业的优势并不在生产环节,而且任何产品必须先经历市场考验,这些新产品还有很多不足,最后是否能被市场接受还说不定,且资金、品牌能否跟得上也存在风险。因此,不建议初期就巨资投入产能建设,一旦失败,只会造成更大的浪费。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此前能源局也表达了希望初创新能源车企加大和传统车企合作的想法。
在全行业关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的下一步方向上,此前发改委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从逻辑上讲,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将按照新的法规走。“新的法规”是指7月初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加强了对地方政府审核责任的要求,同时增加了新产能落地的环境条件,包括对该产能所在地的新能源汽车消费与配套能力的要求。这旨在遏制借新能源汽车进行盲目投资、圈钱圈地的乱象。目前,该意见稿仍在走审批流程,如果不出意外,年内就将落地实施。
“理论上,在没有获得核准之前,这些产能建设项目都是违规的,投不了的。”上述接近发改委人士称,目前新造车企业遍地开花进行生产基地投资,除了有地方政府的利益牵连之外,也有执法不健全的因素在其中。
“正常的流程是先申请投资项目(新建企业)核准,获得核准后开工建设,建成后申请公告(产品许可)”。该人士称,“资质”的说法不准确,是行业俗语,准确的说法是“投资项目审核”。“投资项目核准申请是由省政府向国家提交,要有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投资内容、建设地点、土地手续以及建设方案、资金来源证明,以及其他必要材料。”
在目前汽车行业中,一般都认为,只有先建立了工厂,才能获得发改委生产资质(官方准确说法是“投资项目核准”),而如此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据悉,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建项目鱼龙混杂,除了大部分新造车企业未批先建的产能外,还有的是借汽车零部件项目开工,属于超范围建设;有的只是借所谓产业园(厂房)项目夸大影响,也有的只是项目规划,不具备建设条件,是用来圈钱圈地的。在这些项目中,多数有地方政府支持。
对于业界所传的目前有庞大数量的企业在排队等待审批新能源生产资质的说法,发改委人士给予了否认,表示在去年6月宣布暂停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核准之后,并未再接到新的项目核准申请。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多数声称正在申请项目核准的新造车企业并未正式递交申请,都仍只是处于筹备状态。
业界观点认为,从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就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生产项目核准上,发改委正在努力做到市场发展和政策监管的平衡。据上述接近发改委的专业人士称,对任何一个行业,政府监管的重点都应该放在前端,但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新领域,难免有看不准、无法准确把握之处,加上行业内要求放宽准门槛,让资本“自由厮杀”的呼吁,发改委确实有意听取行业意见减少前端干预。
但任何行业都必须有规矩,否则涉及到产业安全的“坑蒙拐骗”等乱象很容易滋生。因此,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各环节加强了对市场环境、地方政府责任等环节的考核,为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资核准设立了更合理的入门考核。“大多数人都低估了这个文件的影响,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资本市场的变化,更深层次的影响很快就会出现。”一位新造车企业高层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责编:李欣欣)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华为联合打造方程豹豹8:联合定义智能硬派越野新标准
- 比亚迪华为联合定义智能硬派越野新标准:方程豹豹8开创全球智能硬派新时代
- 国货旗舰来了!比亚迪华为联合发布方程豹豹8,上市售价37.98万元起
- 10月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3.6%和7%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48%和49.6%
- 最萌的阿条姐开最狠的枪提最大的车,翼真L380靠什么打动奥运冠军?
- 中国首家!比亚迪10月销量突破50万辆,创单月销量增长新纪录
- 新合资时代第一车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正式上市
- 德国大众正计划关闭至少三家本土工厂,或裁减数万名员工
-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喜迎第100万辆Model Y下线,源自GA4生产线
- 家门口的新能源汽车“博物馆”!比亚迪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科普馆于郑州开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