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忠:长江既不属于互联网造车也不属于传统车企

曹忠:长江既不属于互联网造车也不属于传统车企

4月25日,2018(第十五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还是长江前几年还在做商用车,但是今年北京展台上已经发布了乘用车的一些车型,给我们讲讲现在的一些变化吧。

长江汽车从2011年开始进入电动车领域,我们先做的是商用车,2015年开始研发乘用车。商用车经过2016年的投产,2017年的巩固,今年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包括国内市场和美国市场。去年7月份,我们拿到了美国市场的准入,而且都是一些蓝筹的大客户。他们提出来的理念就是希望双方合作,能够成为对于他们传统车的一个替代产品,而在一个细分领域里头进行替代,这个才有意义,这个就是作为电动车发展的阶段,要完成传统车的替代,在细分市场领域的替代,一个一个的叠加就是未来整体的替代过程。从2015年,我们研发乘用车,2016年从国家发改委拿到了生产资质,去年年底我们拿到了生产和销售准入,我们基本上具备了乘用车投放的条件。

今年下半年,我们会投放A0级的SUV。这次车展带来的三款产品,是我们明年以及未来的概念车,因为汽车,首先动力问题解决成为电动车之后,它的智能化就容易实现了,实现智能化以后,我们认为未来的汽车它是第三空间,也就是说你人呆最多的地方一个是家里,一个是工作的场景,还有一个就是车里。家里和工作的场景有环境的属性,但是在车里头属性是模糊的,也可以变成工作的场合,也可以变成娱乐的场合,它也变成家的感觉。所以这个场景是个性化程度最高的。未来概念车,我们认为打造第三空间一定要以消费者为主,也就是说这个车消费者认为是好的就是好的,他认为不好就是不好。这个话语权在未来的电动车消费者的话语权要高,跟传统车不一样,传统车以交通工具为主,交通工具又有品质和技术为先导。所以都是主机厂在教消费者这是好的,它是一种暗示,这是汽车的文化。

但是汽车文化对电动车智能化以后,我们觉得这个不变,这是我们概念车未来的想法。对于A1级的两款车,一款轿车,一款SUV,这两款车正好处在我们已经有的SUV小车到未来概念车中间的一个状态,这里面体现现实的家居感,还有工作等这些舒适型的感觉,它是可实现的。

概念车的未来,我们想象的更完善一些,更丰满一点,更丰富一点,现在这两款车是针对目前的市场,我们认为在一些细分的领域,有它存在的空间。做商用车,在细分市场领域的替代战略,我们找到了而且指日可待,这是在商用车这一块。在乘用车细分领域的寻找,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是包括传统主机厂,包括新能源的造车势力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当你研发出一款车,你认为消费者能够喜欢,你是希望它是一个爆款,并且你也用大数据,调研市场分析证明它可能是一个爆款,但是出去未必是一个爆款。这是所有做车做主机厂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长江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商用车领域要难的多,因为这是一个消费品,是2C的市场。

2B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它要赚钱,你要能让它赚钱,但是2C的市场你要给它,你让它赚钱,这不是唯一指标,你让它舒适,舒适大家就有很多指标。很多消费者不同的需要,可能你认为不好,消费者认为好,可能你认为好的,车主不认为是好的。这个不确定性对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我认为都是一个挑战。

您特别特别实在,您把您这个做的经营过程中所有的焦虑,思考,遇到的困难您都给网友们都如实的回答了,即便是做乘用车和商用车完全不一样,其实我刚才就想问您这个,您有什么感受?但是我们现在怎么做呢?就是说有这么多挑战,我们依然还是产品出来了,后续还有很多。

对,后续还有很多,我觉得2C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讲的话,一定要从消费端——C端来看,就是现在的消费者他怎么看这个车,他的认知,他的认识;而不是从产品研发,我认为从研发端出发,就会成为是给消费者推送的,传统车做到了,但新能源汽车要改变。

还有就是一个定位问题,刚刚我们前两天参加了好多刚才您说的A0级发布会,您说的A0级和A+级,江淮大众的第一款车,什么威马汽车一堆的,这次都来了,都是让我们感觉到传统的汽车,这些新进入者像威马汽车以很低廉的价格,一个很高姿态出来,想要互联网方式占领市场。然后传统车像江淮,大众,昨天聊天说感觉现在好多车还没有上市就变成大白菜了,就是这个市场。

这个问题这两天都有不同的人问到这个问题。长江汽车走的路子是比较扎实的,低调的。我们互联网造车也没有进去,传统造车势力也没有进去。大家忘了我们,我们自己干自己的。但是现在又出来一个新造车势力,把我们归到这里,我们理解这个产业,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换代技术进步,确实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机会。我不好评价现在哪个好。互联网是一个模式的成功,模式的成功在于市场占有率,可以烧钱,烧钱之后把市场占了,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公司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三,因为什么?因为它把市场模式占了之后,他的模型特点就是边际成本是极低的,边际收益是很高的,所以钱一烧后是可以补的,这是互联网的模式特点。

但是汽车是一个产品公司,看看全世界产品公司有没有这种方式,没有,因为大家可以看手机,我们有第一名第二名也存在,第三名也存在,第四名也存在;汽车第一名也存在,一直到第十名,第十五名也存在,不是第一名完了后边就没了,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产品它前边研发也好,投入也好,一定要考虑到后边,一定从前边考虑到后边。你后边是有边际成本的,你也是有边际收益的,你把这个市场控制了,你后边边际成本还是需要的,跟互联网不一样,互联网后边边际成本没有了,低了。你们谁打得过我?打不过,但是成本就是这样的。所以这两个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面对新能源造车这样一个进步的机会,中国的新造车势力也好,传统车过来做电动车也好,我觉得我们不仅需要百米冲刺的爆发力,我们更需要马拉松的耐力和持久力,因为我现在看传统车,现在传统车130年历史,它们都是汽车行业非常优秀的马拉松选手,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成功了,不是一个爆发力能解决中国新能源车的问题。

这两者要结合,更重要的是后者,后者最重要的你要满足,作为商业,作为企业要盈利这样一个基本的,如果没有这个,那你马拉松的耐力从哪儿来。所以我提出长江是没有传承就没有技术,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灵魂,这两者要结合。

第二就是我们不忘初心,但记住还要具备核心,才能走出去。我认为现在电动车第一个竞争的对手是传统车。有一个传统车的世界级公司的CEO跟我们说过一句话,即使新能源车在市场份额渗透到20%,只要我的传统车还赚钱,我就不投放电动车。看到竞争的点了吗,你没有把传统车逼的没有利润了,它是不会投放的,那么你们也可以看到混合动力二十年了,它对电动车撼动了吗,没有,所以这种爆发只有把它打的利润没有了,它开始投放了。第二个竞争对手就是像世界知名品牌已经准备好的电动车,你冲过两次竞争,才能冲出去,新能源汽车。

比如说未来的目标有十步,你一步都少不了,你说我去掉十步路,我到那个目的地,到不了。你能做的就是每一步不能少,但是每一步可以少犯错误,我可以提高效率,这是可以的。但是你说我省两步,这是规律,这是制造业的规律,中国要出现伟大的产品公司,不是一蹴而就的。爆发力需要马拉松的耐力,你要有持续的耐力,伟大的产品公司才会出来。

把您归为新造车势力,您认不认可?

我认可。技术可以应用,但是模式不是这样的。

我就是想问这个,因为说实话确实有一些公司,有一些就是互联网造车公司,他们运用的这个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有一些观点可能不太认可这种模式,因为可能觉得是为了资金,更多的不是为了去做实业,因为汽车真的不是一百亿能够解决的,这个的话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中国的新能源,国家战略是很明确的,也看到了这个技术的窗口,百年一遇的机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轰轰烈烈,我们看美国的,我们再看欧洲的,我们再看日本的是不是有这么多资本,这么多新能源汽车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没有,所以一定要理性,就是看清楚产业发展的规律,你到底应该怎么做,所以刚才我讲了就是靠马拉松的持久耐力,这是一个过程。

有一个领导跟我说,在一百年前北美有两千多家汽车公司,今年一百年之后剩了几家,这就是马拉松,所以伟大的产品公司是需要观念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刚刚我看上面写了一个生产基地的话,有纯电的,然后也有氢燃料的,从这种技术路线上,因为今天我注意到正道,因为正道是现在中国最现实可行的一种方案,我想您是否可以从技术路线方面来解读一下?

技术路线,我们认为氢燃料是解决增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锂电池这两年没有提升很快,往上再走,与成本之间是成比例的,对于消费者来讲不是最好的产品,消费者需要续航里程更长一点,那你要摆更多的电池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不同的车会有不同的续航里程。比如说卡车,公交车,物流车还有轿车里面有续航里程长的,有续航里程短的,未来汽车动力的多样化是一个趋势,不像传统车弄一个油箱就行了。

第二点就是电池,锂电池它是在电动车里面不可或缺的,因为锂电池是一个蓄电池的功能,也可以充电,也可以放电,放电的时候走电控系统,所谓电动车就是发动机这些都没了,靠什么?靠整车控制器和电池放电,那么氢燃料电池是没有放电的功能,没有储存的功能,只能发电给锂电池来补充,我们认为未来就是当电动车需要锂电池的量,这个也涉及到车的重量。根据不同的车给它加上氢燃料的电池,这时候叫氢燃料电池的电和锂电池的电,电电混合来解决,汽车的续航里程。

时间关系,我觉得新浪这边有一个例行的问题,老总问老总。您的前一位嘉宾是华晨中华的销售公司总经理马晓峰,他作为传统能源车的一个代表,他问了您一个问题,就是说因为他一直在研究,也是比较谨慎的研究,他说可能特别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就是说这种新能源的政策究竟什么时候退到零以后,这种新能源的市场的爆发,这种预期应该是在什么时候?新能源车型的爆发阶段是在什么时候,它们可能也在规划这样的新能源的战略,也是比较谨慎的,因为你们已经在实践很多年了,所以他有一个问题请教您。

现在我觉得新能源整个替代是一个结果和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是结构性的,比如说公交车,物流车,商用车可能大概公交车有三年,完了之后开始替换,每年的替换,进入了全是电动车。但是乘用车这一块不一定,乘用车这一块比较严格,你拿传统的油车放在那里,消费者为什么选择电动车,我们要问这个问题。不是说大家说这个车如何如何,消费者是很重要的,就像我说的现在搞电动车的人,首先要问为什么油电混合的车没有撼动原来的油车,问题在哪儿?那你现在电动的车凭什么能撼动它,虽然我是做电动车的,但是我老经常反问自己这个问题,电动车为什么主张细分市场的替代产品,而不是渗透产品,你像混合动力是都渗透到各个车型都有,但是哪个车型都不能把传统车的这个车型全部替换掉,你没有这个本事。那新能源电动车将来有没有这个本事?这个问题是所有做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必须回答的问题,当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是那个替换的乘用车替换的点,可能三年,可能五年,可能十年。

上次我跟一个领导汇报工作,我说十五年,他说十年,但是这个我不太好说,所以新能源车退坡退到一定程度,还有积分,再过一段时间,炭积分再实施一段时间,就有两个指标。之前跟世界级的主流品牌CEO聊天,他就告诉我们,我原来讲过四个阶段,就是创新学习阶段,补充阶段,完成并行阶段和替代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的时候,我认为20%的渗透已经是一个指标,但是人家认为传统车能赚钱,你到20%我也不一定赚,那对它们来讲,劣势在哪儿?对传统车,就是它原来这些资产太宽大了。

如果在一个技术迭代是一点点折旧,发动机再先进对电动汽车来讲没有用了,投资很大。就像智能手机,所以它们的想法是在这儿,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窗口你新能源车准备好了没有,到了那个点你爆发力出来了,直冲出去了,就像替代柯达一样,就像替代诺基亚一样。看你新能源车能不能进行到那个程度。

(责编:牛建峰)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4-27
曹忠:长江既不属于互联网造车也不属于传统车企
“长江汽车走的路子是比较扎实的,低调的。我们互联网造车也没有进去,传统造车势力也没有进去。大家忘了我们,我们自己干自己的。”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