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出手清理“僵尸企业”,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强监管周期

本文转自 汽车头条

工信部出手清理“僵尸企业”,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强监管周期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对生产企业资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还要有技术保障。

但反观我国的汽车企业,多起于草莽时代,甚至一些企业还处于初创时期,产品定位低端,因此存在着不少较长时间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生存困难、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落后企业。

工信部出手清理“僵尸企业”,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强监管周期

尽管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也喊了很多年,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然而近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发布了34加车企拟被暂停的公告。

工信部出手清理“僵尸企业”,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强监管周期

与此同时,工信部三部门也发布了关于加强《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管理,公告中明确表示:“对2017年1月1日以前列入《目录》后截至本公告发布之日无产量或进口量的车型、2017年1月1日及以后列入《目录》后12个月内无产量或进口量的车型,经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从《目录》中予以撤销。”

那么政府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化对“僵尸车企”整治力度呢?又有哪些更深层的用意?这些车企“散乱小”的局面能否就此解决?而我们国家到底该有多少家车企合适呢?

工信部开启强监管模式

事实上,早在2012上年7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对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企业、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两年的特别公示管理,特别公示期满以后,如果还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企业就要退市,当时就先后有100多家车企已经退出工信部的目录。此后,在2015年工信部又发布了发布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2批)公告》,那么为何工信部要接二连三的加强对于“僵尸车企”的整治力度?

对此,汽车头条APP也采访到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先生,他表示:“‘僵尸企业’事实上在很早之前就应该开始撤销了,只不过当时可能会考虑到各种地方利益之类的问题,一直拖着没有解决,而在2012年开始执行到现在一而再的加强监管,也表明国家更加重视这件事了。”

无独有偶的是,工信部部长苗圩在3月底在《学习时报》头版撰文: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步伐。其中就强调,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多头梳理汽车产业新能源发展中的不和谐之一,正本清源,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

而这种定期刺激落后企业、督促其专心发展,最终淘汰无效资产的机制,对于提高国内汽车产业集中度,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那么为何国家从2012年就开始监管僵尸企业,几年过去了仍在继续清退僵尸企业呢?

仍存在“僵”而不死现象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一些非汽车制造企业也试图通过收购车企的方式走捷径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与此同时,在工信部的劝退名单中,有另外一种企业,他并不是僵尸车企,只是某个类型的车的生产资质被取消。

工信部出手清理“僵尸企业”,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强监管周期

而从工信部发布的公告来看,若12个月内无量产车或者进口车就直接从工信部目录中撤销,但也有不少人对此产生怀疑,因为早在2012年时国家就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此进行监管,但几年下来仍存在一些“僵”而不死的车企。

对于僵尸企业“僵”而不死的现象,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一方面,一些僵尸企业是凭借着转卖自己的生产资质,让一些并购者来并购他,因为还有一些企业涌入这个市场是没有生产资质的,就等待着‘借尸还魂’,因此这些僵尸企业就这样‘僵’而不死了;而另一方面,可能与一些地方政府的保护也有关系,同时企业没有注销掉,而工信部也没有发布明确的目录,所以这样的僵尸企业也就自然而然的被‘僵’下了。”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仍存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84家,如果按集团的口径来统计,也有76家之多。另外,改装车企业更是多达1056家。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表示:“总体上看,汽车企业的数量还是偏多。我们建立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主要就是要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的终身制,建立起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督促落后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如果达不到,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不断提高汽车整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

而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最终经过激烈竞争淘汰之后,我们国家到底该有多少家车企才合适呢?

优胜略汰是必然选择

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竞争,中国汽车产品集中度越来越高,目前中国前10家汽车生产企业的集中度达到90%,前5家企业集中度超过了50%。但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之路来看,竞争和淘汰一直是主流的方式。以美国为例,当年汽车产业在美国兴起的时候,也有许多良莠不齐的汽车企业存在,但是在美国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许多经营不善的企业被不断兼并重组或者淘汰出局,最后美国市场中只剩下少数几家王牌车企。

而汽车工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产品的销售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能盈利,一些销售规模小、整体实力较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生存下去。

工信部出手清理“僵尸企业”,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强监管周期

对于我们国家到底该有多少家车企生存才合适,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也表示:“由于市场的多元化,没有定数的是有多少企业生存,只有适者生存。因为大的企业不可能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个性化的需求,而中小型企业可以做更个性化的产品。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同企业可以提供不同的产品来覆盖整个市场,而几个大的企业是不可能覆盖整个市场的。”

不可否认的是,撤销一些已经丧失生产、经营能力的汽车企业生产资质,剔除无效产能,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责编:于洪凯)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4-04
工信部出手清理“僵尸企业”,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强监管周期
汽车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对生产企业资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还要有技术保障。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