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新能源观察)
按照两月一期的北京市小客车摇号规则,今年第四期摇号结果将在8月26公布。据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系统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传统燃油车申请人数创新高,本期中签率或低于843:1。同样,作为在北京购买汽车救命稻草的新能源指标虽然早在今年4月份早已分配完全年指标名额,但丝毫不影响继续提交申请的热情。截止当前,已有46254个申请人进入轮候状态。
先到先得,指标透支严重
自北京市大力推广新能源开始,不用摇号即可获得新能源牌照可以说是最具诱惑的政策。按照规定,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上牌按照先申请先获得的办法,只要符合申请资格,即可获得牌照。也因此,不少人因为在传统燃油车牌照申请上数年无果,不得不转投新能源汽车的怀抱。
值得注意的是,全年指标发放数量是既定的,2017年整体数量保持和去年持平,共6万个新能源指标,其中个人指标数量为5.1万个。加上越来越多的申请人数,原计划两月一次,全年共6期的按照申请发放已经无法延续到年底,因此不断透支指标成为无形之中的“饼”。
去年在8月26日分配完全年6万个指标后,有些流入到今年的指标中。所以,2月26日就分配掉40328个指标,占全年个人指标的80%。而截至当前,已经有4.6万个指标进入轮候,将直接透支明年的指标名额,按照如此增长速度到今年年底进入轮候的指标数量将非常庞大。
也就说,今年如果不申请的话,有可能明年的指标被透支完,想要购买新能源就只能等到2019年了。
“捡漏”背后折射新能源的尴尬
当然,刚才说的指标提前分配完毕不代表就完全没有机会再购买新能源了,因为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获得了指标,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未能使用,最后导致失效。按照规定,新能源指标有效期为了6个月,比如在2016年2月26日和4月26日两期中过期作废的新能源指标分别达到3981个和2648个之多。那么这些作废的指标将在6个月之后重新进行分配,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捡漏”。
既然指标这么紧俏,为什么还有人拿到指标最后没有购车而作废呢?除了个人因为时间或者其他原因主动放弃之外,其实更多的人是出于对产品选择的无奈。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早已登顶世界第一,但是从投放市场的主流产品看,品质低端、电池拼凑、逆向研发等是不可回避的共性。真正想要站在车主的角度,以交通工具的要求来考验一台新能源汽车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会摇头。比如,续航里程、整车安全、充电配套、购车成本……这些无不例外地把人拒之门外。
一言以蔽之,因为“久摇不中”所以不得已才选择新能源;因为产品总是无法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望,所以最终不得不放弃指标。用户需求和市场供应不能完全对接,这也是新能源行业当前暴露出来的尴尬。
继续分配还是转入摇号,明年规则恐生变
在日益壮大的指标申请大军中,限定的指标数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那么以后购车何去何从呢?
目前我们只能做出两种猜想:第一,到明年新能源指标数量有所增加。2014年-2017年北京市新能源指标按照2万、3万、6万、6万递增,那么根据整体的趋势未来新能源倚重只会越来越高。
第二,如果指标始终在每年第一期就分配完毕的话,不排除重新回到摇号的机制,与获得传统燃油车指标一样。2015年10月26日之前,新能源指标采取摇号制度,但是当时申请人数低于当期指标数量,中签率为100%,因此改为直接分配的模式取消了摇号机制。所以,我们不排除最后只能重新回到摇号的方式来获得每一期的新能源指标。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这个大趋势不会改变,2018年的指标数量和政策肯定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29%,全球销量也下降7%
-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在Robotaxi正式亮相:无方向盘与踏板
- 通用汽车在中国面临抉择:坚持、缩减规模还是退出
- 宝马: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有害无益
- 预售价16-20万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正式开启预售
- 比亚迪下线第9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仰望U9翻开中国超跑时代新篇
- 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智界R7正式上市!建议零售价25.98万元起
- 比亚迪第二代宋Pro DM-i与海狮05DM-i上市,“大美智省”刷新国民SUV体验
- A级SUV销冠再出牌!比亚迪第二代宋Pro DM-i与海狮05DM-i重磅上市
- 第二代宋Pro DM-i智能大进化,具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