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消息,12月6日,《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指引》明确了在当前中国法律背景下,人工智能无法被赋予发明人身份。
《征求意见稿》针对人工智能在发明创造过程中的角色进行了区分,包括人工智能辅助作出的发明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在这两种情况下,人工智能系统或工具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发明创造的产生过程。
在人工智能辅助作出的发明中,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其作用类似于信息处理器或绘图工具等,帮助人类完成发明创造。对于这类发明,实质性特点的创造性贡献由自然人完成,因此这些自然人有资格署名为专利申请的发明人。
而在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中,指的是在没有人类实质性贡献的情况下,人工智能自主完成的发明创造,例如自主设计的食品容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人类的实质性参与,人工智能无法被赋予发明人身份。
《征求意见稿》强调,在专利文件中署名的发明人必须是自然人,人工智能系统以及其他非自然人均不得作为发明人。这一规定确保了专利法中关于发明人资格的要求得到遵守,同时也反映了目前法律体系下对人工智能角色的认知和界定。
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旨在为人工智能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引,同时也为人工智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法律框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合理界定其在发明创造中的作用,将是知识产权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