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消息,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EqualOcean主办,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协办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创新人才培养论坛”成功举办。
在论坛上,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AI赋能人才·教育成就未来”为主题,从“智能科学与学习技术”、“AI对教育教学的创新变革”、“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人才”三大主题出发,对“AI赋能人才培养”展开了多维度、多角度的研讨与对话。
聚焦人才:10位嘉宾齐聚论坛,共话教育与AI融合
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动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引入实体经济的科技与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亿欧多年来一直立足于服务产业,为人工智能行业持续输出 的行业报道、研究报告,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商业的结合。
2020年,面对教育与AI 融合的趋势,众多嘉宾与亿欧共同聚焦人才培养场景,并在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上发表了精彩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表示,我国自从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来,加速推进了制造的转型升级,与世界制造强国之间的距离在逐步缩短,但是总体还处于中低端的位置,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因此,为了实现制造强国,我们必须快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培育适应和引领未来智能制造的工程科技人才。
当前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主要面临三个问题:第一,人才培养方案知识体系落后,仍然固于传统的学科和专业;第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第三,工科师资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亟待加强。
对此,钱锋认为,要加快工程学科和专业的知识体系再造,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的思维方式融入工程学科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从长期目标来说,要建设全新的适应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一要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要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并探索多元化的制造业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制造业工程科技人才跨学科培养方式,同时要大力提升面向制造业专业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
关于人工智能教育,国务院参事汤敏也提到,人工智能在我国的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快速推进。通过人工智能,老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当前知识水平,让因材施教不再是一个梦想;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师能力;在教学系统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支持,包括教学管理、课程开发、批改作业等。
汤敏同时指出,要谨防人工智能进一步加剧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对此,他建议,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人工智能教育的投入;其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要在城市与农村学生中同步推动人工智能教学试验;最后,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要重点挖掘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的技术,让薄弱学校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人工智能的成果。
对于“教育和AI的关系”,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教育部企业数字化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张浩博士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得标准化教育、批量生产人才模式难以为继(指高等教育),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普通的教育要向智慧教育过渡。
在张浩看来,智慧教育应该把人作为最高关注点,发觉人的潜能,唤醒人的价值,启发人的智慧。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要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和服务。
对于如何建立智慧教育?张浩提出自己的两点思考:首先,要建立智慧学习方式,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用这个引导学生在学校时的学习;其次是智慧教育管理架构的建立,这件事情只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支撑下,建立一个好的评价体系,逐步代替群体评价。
谈及技术对素质教育的赋能作用时,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吴佳峻认为,现在家长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素质教育仍需要进一步升级优化。原因在于,学科教育效果可以通过分数衡量,语言培训可以通过孩子的表达或者发音进行衡量,但是素质教育效果却难以量化。
技术是素质教育效果量化的重要工具。一方面,通过课前的状态测试、阶段性评估,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地测评,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形成技术环、教研环,教学链条等三环。技术驱动素质教育效果量化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提升教学效果和体验感。现在机构教学内容有越来越多的动画,很容易吸引孩子,让孩子有沉浸感。
吴佳峻也提到,学科教育深入人心,将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就可以让素质教育像学科教育一样,得到更多家长的关注。
影创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胡金鑫同样看到了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表示,2D信息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的追求,下一代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必将3D化。那么要如何打破PC、手机、平板、大屏与信息的鸿沟,提供更加贴近3D真实世界的信息获取方式呢?
首先要从PC上改革计算平台,让PC向学生们传递更好的3D信息,更好地理解3D真实世界。现有远程教育手段上,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教学效率不高、教学空间受限等。其次需要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促进知识更加深入、更加直观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最后,我们要提供更加便捷的交互,在教学环境创建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这就对混合现实产品提出两个要求:一个是满足教学场景实景化,从第一视角变成全景视角,让学生获取信息时更加便捷。其次是突破教学时空限制,用5G网络让异地的学生和老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享受同样的教学内容,更好地让虚拟和真实产生交互。
123下一页>(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