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大势之下,教育机构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AI如何影响并推进个性化教育?如何筛选真正的AI+教育?国际教育网就以上问题采访了上海市建平中学赵国弟校长。
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 赵国弟
AI+教育如何融合?
对于教育和科技相互影响的作用,赵国弟校长表示,主要体现在科技影响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在方式上,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数次科技进步都给人类发展带来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飞跃,第一次工业革命让教育进入了标准化时代。标准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内容上,科学也融入到教育课堂。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也推动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当今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对生活方方面面都造成极大的冲击,对教育也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为教育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教育也需要增设人工智能的内容,使学生有人工智能意识,而不被人工智能左右。
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技术也有负面作用,如机器时代加速人类体能的下降。赵国弟校长表示,智能化可能会减少学生动脑思考,并且可能加重学生和老师负担。目前一些学习类APP的出现分担了老师的部分工作,但是老师可能从别的方面加重学生负担。于是,如何做到AI+教育的融合需要教育人把握融入度,推动教育和人工智能和谐共同发展,是未来值得教育行业思考的命题。
AI如何推动教育?
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今后教育的两个主要趋势。学习“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意义,关键是学习人工智能如何做成这件事的思维。
赵国弟校长强调,个性化教育是教育重要的目标导向,当今教育应该推行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教育体系对社会的贡献在于,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教育变成一个社会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个性的弘扬和发展,社会就不会丰富。而注重个性不注重人与人间的社会性融合,不可能构成社会。个性化教育是标准化教育的难点。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点对点教育,实现标准化、大规模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结合。与学习一种技术相比,素质教育更注重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若技术不是建立在正确思想上,是具有毁灭性的。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思想道德这个根本素质的教育,并且教育学生拥有掌握未来不确定技术的能力。
近年来更多家长们希望通过IEDU(international education),也就是国际教育,更好地将孩子培养成未来的“世界公民”,纷纷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赵国弟校长分析国际学校兴起的两个原因:其一是对自身教育的不满,认为国内传统学校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其二是面对“地球村”的发展态势,期待孩子成为拥有国际视野和素质、学贯中西的全才。2003年的中外合作条例推出以后,国际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是近几年渐渐回归理性,基础教育阶段就出国留学的现象逐渐减缓,更多是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往外走的,大学毕业或者没毕业就出国深造的学生整体趋势上升。
如何筛选真正的“AI+教育”方案?
赵国弟校长提到,曾接触多家推出“AI+教育”方案的科技公司,并进行了深入了解。
他认为,首先关注的应是在双方对教育的基础理解是不是在一个频道上,特别是教育理念。其次是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论依据,即其建立的教育模型是否符合当今已经证实了的教育基本理论。比如有个别企业仅仅提到该公司产品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这类就无法继续交流下去。因为企业是把老师做的应试方式转到了机器,而如何让学生不断地学习进步,如何做到合理分类学习,做到针对性和适切性,企业并没有解决。还有企业谈到人工智能阅卷、判题,而了解过后发现,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只是简单的图像识别技术,这是所谓“AI+教育”概念的炒作。
在发展指导方面,有企业只是把学校的大量数据汇总,从大数据中得出结论:有多少学生选择了金融专业,多少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专业。赵国弟校长认为,利用数据模型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选择是不应当的。个性化教育不是模仿所有人,而是精准化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判断。用数据模型来决定而并不是用发展心理学模型来判断,这也是所谓的“AI+教育”噱头。
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工教学,和未来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赵校长分享道,教学当中基本的知识性教学以及程序性的技能等传授,是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替代的。老师则回到教育的“育”字上来。当今老师的大量时间被教学任务捆绑,与学生深入交流沟通的时间不多。人工智能应在知识教学以及程序性技能教学上帮助老师脱离机械的工作,将更多的时间聚焦在如何育人的问题上。而老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利用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发展指导,这将是老师未来非常重要的职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