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知名的机器人产业都面临关键的转型。
最近,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在2019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上提到:近期,全世界 产业出现了产量下滑或者负增长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2月,中国 产量累计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延续2018年下半年放缓增长态势,产量为20041套,同比下降11%。
对此,“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论证专家组组长赵杰在大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赵杰谈到,国内的机器人产业过于关注价格,虽然过去的产量增长快,但真正的高端机器人产品很少。他表示,面对国外品牌的正面竞争,单纯以价格取胜并不是一个好手段,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赵杰提出,2019年对于机器人产业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可以称为“中国机器人的转型年”。
首先是从虚向实转变。2018年至2019年,资本在机器人领域的投向已经转入到了实体机器人领域。再者是从量向质转变。近几年,机器人行业进入到了“大浪淘沙的时期”,出现了不少倒闭、跑路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存活。比起前几年追求放量,机器人企业来说,应该在2019年从追求“量”转变为追求“质”,追求核心技术的发展。其次是从泛向专转变。他观察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围绕某一个细分的领域进行深耕。
尽管业内对2019年的大环境产生了悲观预期,但赵杰认为,至少在未来十年至十五年,智能机器人在中国和世界上都会是长期的刚性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