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夫”会取代人类医生吗?

最近,一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诊断儿科疾病的科研成果公布。用纳入系统的55种常见儿科疾病和部分危急重症作测试,该人工智能系统诊断准确率超过了一般年轻医生。目前,系统已经在急诊分诊、门诊中临床应用,对一些凶险的、有可能威胁生命的重大疾并罕见病,同样可以辅助医生诊断。(2月14日 《人民日报》)

值得一提的是,该临床智能诊断研究成果中的“人机对战”并非子虚乌有。研究人员确实将人工智能与儿科医生拿到台面上,分组来“比试”一番,人工智能在呼吸系统疾病普遍高于85%、普通系统性疾病高于90%的诊断准确率,确实让人惊叹。人工智能平均得分高于低年资医生,接近高年资医生,这一结果虽有意外,却又似乎是情理之中,同时也会引发人们的疑问:医生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人工智能 学习后,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并不奇怪。人工智能通过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将数以百万计的病历、医学知识等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学习”,形成病种库,建立诊断模型,进而完成对病历的识别和诊断。相比人工智能,人类医生的“成长”速度显然要慢得多,需要经历高校的基础学习,还要有长期的从业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诊断准确率,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在判断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替代医生这一点上,并不能仅仅通过比较诊断准确率和时间成本来下结论。诚然,人工智能在形成了巨大的数据库后,能够媲美高年资医生,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上,也要比培养一名年轻医生要更有优势,但是,仍不能忽视人工智能成长背后,来自“人”的作用。一方面,儿童病情诊断不易于成人,在儿童不能有效表达症状时,需要来自医生的有效判断,进而形成病历,再进行确诊和治疗;另一方面,面对可能变化的病情和新的病种,例如流行性疾病,人工智能在实际操作上还不能具备真实医生的判断力,后续的数据更新和学习依旧要靠人来完成。

人工智能不会替代医生,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其实没必要将人工智能与人类划分得如此“界限分明”,要知道人工智能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而不是为了取代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赞助商
2019-02-15
“人工智能大夫”会取代人类医生吗?
最近,一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诊断儿科疾病的科研成果公布。用纳入系统的55种常见儿科疾病和部分危急重症作测试,该人工智能系统诊断准确率超过了一般年轻医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