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最大活力在于应用。
12月12日上海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目标是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上海率先运用,促进人工智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转型发展新动能。到2020年,打造6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和60个 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形成以AI 应用为特色的智慧城市样板。
当天,首批发布了AI+学校、医院、社区、家庭、工厂、园区、交通、政务、金融、安防等10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含19个具体点位需求,旨在面向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征集解决方案,破解供需两类主体对接瓶颈,为AI企业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以AI+社区场景中的“斜土路街道”这一点位的智慧医养需求为例,街道希望人工智能企业能够提供社区养老一体化解决方案。
同时,上海在运用人工智能提升市民高品质生活上潜力巨大。比如,去年市医联中心建立了近1亿患者的诊疗档案,影像数据达1700T;上海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670公里,居世界第一;全市超过1800家中小学校,正推进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这些不仅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为AI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广阔的应用场景。随着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快速发展,市民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更高的期望值和接受度。首批场景中涵盖的AI+医院、学校、社区,就是要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难点,从回应市民诉求、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创造智能、便捷、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此外,作为一个拥有24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上海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依靠传统管理手段和经验是比较难的,必须抓住人工智能重大机遇,形成场景广泛覆盖、管理智能升级、社会治理优化三者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
打造AI+政务、安防、交通等应用场景,目标就是提高实时发现各类城市管理的能力,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注重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把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城市更加有序、更加安全、更有温度。
当天还发布了60个AI创新产品,通过供需对接,促进本市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一批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软件、智能驾驶产品加速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