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为什么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呢?在以前,人们认为这是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进而决定命运,而到了人工智能兴起的今天,因果关系可要简单得多了。
当你的性格可以被AI一眼看穿,你就必须意识到,你的命运即将开始改变。你的人格魅力、一些古怪的性格特点以及情绪稳定度会被AI数据化,你身边的人都可以根据这一份数据报表来评判你,并决定是否要跟你做朋友,你的老板也可以据此来决定要不要聘用你……
近日,来自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就设计了一种AI生物识别镜,可以根据人的脸部照片检测和显示其个性特征和外貌上的魅力,最多可以分析14项性格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种族,以及魅力、性格古怪之处和情绪稳定度等。
AI变成了一块魔镜,可以照到每个人性格的“样子”。现实中自然不会有恶毒的皇后给善良的公主喂毒苹果,我们却有点害怕被魔镜否认“你才不是世界上性格最好的人”。用AI分析性格,还是有待商榷。
外貌体现性格?显然是不靠谱的
识别性格的AI镜仅仅由用户的外貌做出估计,它的准确性便会十分有限。数据的一维性会对数据存量产生更多的要求,但这个系统在设计上只参考了相对较小且众包的数据集,所以,仅仅靠外貌就想要得到公平的性格结论显然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AI分析性格的系统并非是心理分析仪,而是生物识别,尤其是面部识别系统,在这方面,就难免遭遇人脸识别的通病——在年龄、性别和种族上的歧视。
今年上半年,亚马逊的 Rekognition被许多执法部门采用,但就在近日,美国民权组织使用该系统扫描了所有 535 位美国国会议员的面部照片后,发现其中 28 人竟被识别成了罪犯。而在28 个错误匹配中,有 11 个是有色人种(约占 39%)。要知道,在当前美国国会上,只有 20% 的议员是有色人种。
无独有偶,由IBM、微软和旷视科技(Face++)设计的面部识别算法,与肤色较浅的男性相比,其在检测肤色较深的女性时,出错率也要高出35%。
这显然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当我们默认一个人的外貌与其性格有着强联系时,在“以貌取人”的时代里,再将性格判定权利交给有偏见的AI,这其中的后患是不能低估的,而生物识别镜凸显了算法偏差可能造成的现实后果。
AI性格分析进入市场,会剥夺我们的哪些权利?
退一万步来讲,即使通过面部识别能够分析出某个人的性格特征(毕竟外貌和性格都与遗传有关),新技术的应用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就智能相对论(ID:aixdlun)分析师颜璇来看,其中隐患至少有三点。
1、性格的“魔镜”变成了父母的“遥控器”
一般来说,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是可以通过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去改变的。
性格的可塑性自然是让父母看到了某种希望——打造一个完美性格的、抑或是父母想要的那种性格的孩子。
最近,台湾上线了一部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堪称台湾版《黑镜》,在这部剧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手中有着一个可以控制儿子时间的遥控器,在母亲的眼里,这个遥控器就是一种“资源”,她可以不断地重复儿子的时间,不断地修正儿子的错误,最后让儿子变得更加完美。
性格的校准器无疑也会成为这样一种“资源”,而这样的资源,你想不想要?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机器不断地校正,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加讨喜。而到了最后,你的性格究竟还是不是你的性格?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性格分析系统成了商业信息的靶子
众所周知,智能系统可以从数以亿计的数据中提取用户特征,算法再将大量广告精准投放,引导用户进一步消费,我们的智能手机已然成为了我们的“圆形监狱”。
当AI性格分析开始大范围落地,眼看着有一天,智能产品能够掌握大量人们的性格数据,进化到比人们自己还“懂”自己,在购物和广告这个领域,无法控制的算法可能会为某种性格的你推荐适合的商品,让你毫不犹豫地去消费。
AI分析性格的兴起,使得营销人员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直接去了解消费者。用户的所有信息指标正在无时不刻地与保险公司或商业公司所共享,这个项目透明化地呈现了这些信息对个人产生的潜在后果。
其结果便是商业信息泛滥,推销广告和商业化营销完美地捏住了用户的“命门”。消费者们毫无抵抗能力,不假思索地产生对商业品牌牢固的忠诚。
3.性格分析剥夺了我们追求进步的权利
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开始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来招聘人员,通过在职位画像和人才画像之间进行精准匹配,节省了人工筛选简历的环节,有效提高招聘效率。但是,利用AI进行面试,并不能实现机器与人之间的交心沟通,面试者的综合素质究竟如何还是要看HR的判断。
然而,试想一下,你在面试的时候,HR可以通过AI性格分析系统选择一个指标进行了解,比如你的责任感水平, 当HR发现你的责任感并不是这群面试者里最好的,你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就业机会。
在招聘过程中,当雇主们能够大批次地使用AI来分析应聘者的性格时,那些公众所认为的“性格不好”的人就会面临更加艰难的就业过程,即使他们的能力十分突出。在以后,说不定个人的业务能力也能被AI估值,到了那个时候,用数字评判一切固然是公平的,却剥夺了每个个体追求进步的权利。
我们不能因为时代的高速前进,而忽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能力,尤其是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曾经提出,我思故我在。当个人的进步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我们还在吗?
文 | 颜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