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校加紧人工智能学科布局

根据权威统计,中国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供求比例仅为1∶10”,“坑多萝卜少”,相关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国内大学纷纷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培养相关人才,西安高校也不例外。据悉,目前国内有50余家高校开设了该研究方向的专业,陕西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和人工智能学院主要为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家指出,由于过去缺乏足够的存量企业和教学资源,导致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时,现有的人才储备不足;但高校发展人工智能学科不能一拥而上,谨防出现“浮躁风”。

人工智能专业或将成为今年报考热点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很抢手,在校期间就会被各大企业‘预订’,刚工作年薪就能达到20万元!”近日,西安某教育机构的大学报考辅导会上,指导专家向考生家长和学生描述着这样的前景。

记者了解到,全球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前不久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总数超过5万人,位居全球第七;然而,并不能满足互联网行业的需求,尤其是算法、机器学习、GPU、智能芯片等方面,人才供需严重失衡。

为了填平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教育部前不久下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大类18项重点任务,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计划提出,到2020年也就是两年后,要基本完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到2030年,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

同时,近年来,国内高校加快人工智能专业学科布局。据悉,2017年有19所高校新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宣告成立,将于今年面向全国招生。

“这是一个‘小而精’的试验班,每年计划招生40人左右,高考招生选拔15人左右,校内新生选拔15人左右,少年班再选拔10人左右。”该人工智能试验班项目主任孙宏滨教授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学科交叉性很强。我们希望通过试验班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规律。”

对今年的高考生来说,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或将成为他们填报志愿时的“新热门”。

人工智能学科应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本科教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03年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立。当时,其专业代号为080627S,S的意思是“试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焦李成教授介绍,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大学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4年批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还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去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定位为研究型学院,以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本科专业为主体进行培养。未来,该学院还将成立‘图灵实验班’,并在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政策方面予以倾斜。”焦李成教授介绍说,目前全国已有逾50所高校开设智能专业,智能专业通过13年的积累,已成为154个本科特设专业之一,亟待进一步汇聚、规范和提升。人工智能领域没有设置一级学科的情况下,智能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仍在其他多个一级学科中开展,存在高开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严重阻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与人才培养。

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建设,焦李成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学科交叉渗透和国家战略需求对智能学科发展起了助推作用,人工智能学科覆盖面广、包容性强、应用前景广阔,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以脑认知为基础,以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为核心,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的应用为外围,形成一个独立学科体系。

人工智能学科布局不能一拥而上

学术界与工业界都认识到了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紧迫性。近几年,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学校大幅度增长。面对这种现象,焦李成教授认为:“首先,近年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学校大幅增加,一方面说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良莠不齐,亟须规范引导。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开设,一是要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进行精准布点,二是要以培养系统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具有现代创新意识和素质的智能人才为目标。”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教授郑南宁指出,每所学校的专业建设情况和人才培养方式各不相同,但有几个基本问题是值得注意的——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产教融合、着眼未来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有机结合。

郑南宁补充说,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学校要特别强调实践环节的设计,重视和企业全方位的 合作。企业的高水平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为学生开设课程,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建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

“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如何适应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教育部的《行动计划》是对这些问题积极主动的回应。高校也要认真思考,在人才培养上迈出新的一步。”郑南宁提醒,发展人工智能应态度严谨,不能一拥而上,不能搞“大跃进”,谨防出现“浮躁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赞助商
2018-06-14
西安高校加紧人工智能学科布局
根据权威统计,中国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供求比例仅为1∶10,坑多萝卜少,相关人才严重不足。因此,国内大学纷纷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培养相关人才,西安高校也不例外。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