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于近日下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大类18项重点任务,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
时间表也已经给出。
到2020年,也就是两年后,要基本完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到2030年,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
这一行动计划,也被视作填平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的举措之一。
人才培养迈入批量化时代
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宣告成立,将于今年面向全国招生。
这是一个“小而精”的试验班,每年计划招生40人左右,高考招生选拔15人左右,校内新生选拔15人左右,少年班再选拔10人左右。
“人工智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学科交叉性很强。我们希望通过试验班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规律。”该人工智能试验班项目主任孙宏滨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对今年的高考生来说,高校的“人工智能班”和“人工智能学院”,或将成为他们填报志愿时的“新热门”。
毕竟,智能类学科正在快速崛起,这从教育部批准的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也可见一斑。2017年,有19所高校新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万森看来,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走过一条了艰难孕育、缓慢成长的发展道路。
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本科教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03年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立。当时,其专业代号为080627S,S的意思是“试办”。2012年9月,在教育部公布的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特设”专业,放在计算机类专业之下。
其实,十年间每年新开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数都为个位数,基本上就在两三所院校左右。但在2016和2017年两年,一下子迎来了大幅增长。
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的起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王万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种种原因,如今我国智能科技人才的培养落后于社会和产业需求。
不过,号角已经吹响。
一些大学已经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等。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也在今年4月启动。按教育部规划,5年内在国内高校培训至少500名AI专业教师、5000名AI专业学生,以打造全球最大规模AI人才批量培训计划。
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工程师
教育部的《行动计划》中,对高校人才培养做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完善学科布局,促进相关交叉学科发展;加强专业建设,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推动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的双向交流机制。
还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到2020年编写50本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设50门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我们期待培养出未来能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长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优秀拔尖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郑南宁特别提出了“具有科学素养的工程师”这一目标。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大量面向实践、面向工程的科技人员。“我们需要科学家,但不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
人工智能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面对这一时代召唤,西安交大的人工智能试验班也在试图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
“我们想通过这次办班,在教学组织、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探索一流人才的培养模式。未来,其他专业和方向的人才培养,也可由此得到借鉴。”郑南宁说。
孙宏滨介绍,在课程设置上,他们将充分借鉴国外大学的相关课程,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伯克利分校等。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上,也是强调“少而精”,注重课程学习的 ,通过讲授基本知识锻炼学习能力与思维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和知识创造的空间。“在教学方式上,试验班将采取小班教学,我们计划强化课堂互动,增加小组学习、开放式实验与问题研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学术判断力。”
什么样的人适合念“人工智能”?孙宏滨说:“在人才选拔和评价方面,教授团队意见非常统一和明确——要把兴趣、能力与潜力作为选拔与评价的重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专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12下一页>(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