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转眼已经过完,回首热闹的这一年,我们看到BAT都开始在AI领域布局,看到贾跃亭死活回不了国,看到摩拜和ofo互相嫌弃死扛着不合并,也看到写字楼里多了很多没人看管的零食货架。
辞旧迎新,全新的2018年会有哪些新的故事可以继续讲下去?在笔者看来,最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四个行业。
一、人工智能
有数据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整个中国市场的创投投资金额达107亿美元!占去了全球创投投资金额的29%,而这其中,最热门的就是人工智能行业了。
虽然国内目前还没有诞生像谷歌、亚马逊这种在全球范围内都赫赫有名的科技类公司,但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国内的大公司已经有所行动。而小公司,也因此拥有更大的开拓空间。
比如百度在2016年就提出AI战略;2017年,阿里成立了达摩院,腾讯也开始从游戏、社交、内容三大场景进行AI布局。可以说在人工智能方面,BAT之间已经形成共识。
另外,中国一些独特的文化和地方特色也给了当地公司更大优势,比如中文,这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上,中国人显然更有优势。在语音识别上,中国已经有优秀的技术和公司出现。
7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宣称“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明确表示中国的雄心是领先世界,并在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10月,习近平在十九大上,把“人工智能”写进报告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 融合。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详细提出涉及17个产品或领域的发展方向。
诚然,这一年我们也看到了来自AI领域的虚火,但在上述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和相对较为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2018年人工智能行业值得期待。
二、共享经济
毋庸置疑,共享经济应该是趋势展望类文章里必然会出现的话题。
因为2017年,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共享闹剧,如大家所见,目前众多所谓共享经济,诸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其实都只是在做租赁生意,并没有真正实践共享的本意——将社会闲置资源运转起来,从而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过去这一年里,相比共享雨伞、共享马扎、共享男女朋友等闹剧一般的存在,最热闹的共享单车反倒显得正常许多,然而盈利模式不清晰、资源浪费严重等情况也真实存在。2017年,共享单车中小平台遭遇了倒闭潮,站在前沿的两大巨头平台也一直深陷合并与否的问题中无法自拔。
但是,共享经济在国内,不论是平台还是用户,都处在探索阶段。
2017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有专家表示,共享经济被视为下一个十年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而激发经济效益的经济形态,现阶段在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领域都有实例体现。
此外,共享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仍旧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有数据显示,2016年共享经济融资规模就已经达到约一千零十亿元,同比增长130%,预计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三千三百亿美元,并与传统租赁经济规模持平。
据此,2018年,共享经济依旧有戏可唱。而在经历了2017年的“共享大乱炖”之后,2018年的共享领域,应该会多一些冷静思考,过去的跟风炒资本转向更多关于商业模式的完善。
三、新零售
2016年,马云用一句“未来十年将没有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将新零售概念引出。2017年,各大巨头纷纷开始试水。新零售的雏形,以“无人”为基本特点,最具代表的,就是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货架。
然而不管是无人便利店还是无人货架,目前的新零售最常提到的一个行业壁垒就是要减少了部分中间环节,然而关于这个问题,创头条撰稿人赵博思已经在关于新零售的创头条观察中给出明确解释,那就是新零售能剔除的中间环节十分有限,但是与此同时,又新增了到达目标用户的配送或者补货或者服务人员,这个后续环节增加的成本可能还要高于此前节省的中间环节成本。
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7月份上海首家无人超市缤果盒子由于温度太高,导致甜甜圈巧克力融化而不得不停运的消息。
原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曾在解读新零售时表示,新零售的本质是技术驱动。未来零售变革离不开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办公室无人货架作为新零售的产物,如果创企缺乏技术原动力,注定只能成为风口下的参与者,而不是革新者。
据此,2018年,新零售应该会继续在试水的路上出现新的形态,这种新的形态应该建立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上。
四、企业服务
提到企业服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行业在经过了2016年资本寒冬后,在2017年有所“回暖”。
这一点,创头条融资周报上就有所显示,2017年有数周企业服务领域的获投企业数量都排到第一位。据IT桔子网数据统计,2017年共有 564 起企业服务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对外披露的金额约 311 亿人民币,而且有447家新的企业服务公司成立。其中,帮助企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公司是2017年国内企业服务领域中成立新公司最多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每年不断新增的市场主体中,中小企业的数量远远多于大企业,提高效率暂不必多说,节约成本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并不是长久之计。也就是说,企业服务市场在经历了2017年的“回暖”之后,2018年或将迎来新一次火热,而这一次的火热,能够更直接给企业带来营收类的服务,可能会有更大收获。
此外,接下来的企业服务领域也会与人工智能碰撞出火花。
根据北京清科集团的数据,在2017年的前五个月里,175家AI相关的创业公司共计获得152亿人民币的风险投资,该金额接近于2015年全年总额,同时接近2014年的三倍。虽然这些公司并不是全都致力于服务企业市场,但从融资公告来看,它们面向企业市场的数量要超过移动互联网(近年来最火热的一个领域)创业公司。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