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称,2018年消费电子展上的人工智能不是焦点,但在消费电子展外,真正的机器学习正在改变世界。
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4日报道,突然之间人工智能(AI)无处不在。从手机和电视到空调、甚至马桶,今年的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展出了一些十分抢眼的新产品,它们在提醒18万参观者,如果一个设备没有配备AI技术,那么它就不值得拥有。
以日常的智能手机为例。以前你是因为一部智能手机内置AI技术才决定买它的吗?很可能不是。但下一次你再买手机时,它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了。
报道称,华为公司数个月前发布的Mate 10系列手机开启了AI智能手机时代。华为宣称,这款手机的神经网络单元可以实现智能拍照和机器翻译。在现实使用中,这只是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因为文本和图像处理速度更快了。
有一家公司在每一年的CES上都会展出一款新型巨屏电视——一点都不令人吃惊的是,今年展出的巨屏电视号称配备了AI技术。三星公司表示,其新款旗舰85英寸Q9S电视采用AI技术,可把低分辨率的视频画面提升至8K分辨率。
事实上,如今几乎每一款平板电视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所谓的倍线技术,即根据每个场景的图像质量,借助算法调整屏幕分辨率。这种技术至少以前是叫做倍线技术。如今购买电视时,人们肯定绕不开AI:这台电视的图像质量好吗?是的,非常好,它使用了AI技术。那买了!
报道认为,如果一台电视把改善画面这样的基础功能也说成是采用AI技术,那么这种“新”技术就真的有些泛滥了。在如今所处的时代,任何使用某种算法的技术都可以被人说成是AI技术。
消费电子产品分析师西蒙·布赖恩特说:“有些设备或许相当智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AI产品。这种智能可能是用于改进性能或数据处理的算法或者逻辑推理能力,也可能是判断趋势后向用户反馈信息的分析技术,但这些仍然不是AI技术。”
神经网络应用受限
那么什么才算AI?这属于计算机科学范畴,有关人类是否能教会计算机思考问题。这个理念在20世纪50年代就问世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已经达到在某种程度上模仿人类的水平,AI成为许多研发项目的对象。
报道称,目前,人工通用智能技术——即计算机可以成功执行人类胜任的任何智力任务——还不存在,也许永远不会出现。不过,开发出能够识别照片中物体,或者识别人类语音指令并作出口头或书面回复的软件是有可能的。后者被称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目前是消费类科技产品中最常见的AI形式。在今年的CES上,通过语音设备和虚拟助手组建的智能家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从iDevices的语音调光开关和Vobot Halo的智能床头灯,到摩恩智能淋浴花洒和众多新型智能语音设备,你可以对话的产品无处不在。在CES上甚至还出现了一款语音控制的马桶——科勒公司的Numi智能马桶——你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让马桶自己冲水。
上述大部分设备都与亚马逊的语音助手Alexa兼容。目前Alexa似乎已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语音软件。然而,谷歌公司在拉斯维加斯为Hey Google铺天盖地般打广告,似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其推翻Alexa统治地位的愿望。
报道称,现在,你可以在LG和索尼电视上(通过遥控器上的话筒)与谷歌助理对话,而谷歌的免提系统Android Auto让汽车实现类似功能。
布赖恩特说:“谷歌助理在AI技术的使用上似乎比其他语音助手更进一步。”他认为谷歌助理表现出适应和学习的能力。“并非所有配备数字语音助手的产品都是AI产品。”
一台设备具备“学习”能力(所谓的“机器学习”)是因为其程序包含识别模型、将数据分类的技术。例如在照片识别中,可能需要通过采集大量照片信息,开发出能够分辨重复目标的软件和算法。
问题在于,创造一个能模仿人脑活动的计算机化的“神经网络”需要大量人力;人们需要事先给成千上万张照片分类,然后计算机才能学会给一张新照片归类。此外,这还需要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很难把这种神经网络移植到其他设备,比如说智能手机上。
电子展外神通广大
机器学习尽管在CES上不引人注目,但在幕后正取得很大成功。
报道称,谷歌公司最新的AI工具叫做DeepVariant,最近被用于人类基因组测序。它把数据转变成图片,测序时对细节的掌控非人力所及。它发现了用其他手段无法发现的变异。
在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谷歌的AI工具梳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传来的数据。他们发现了一些遥远恒星周围的“新增”行星,而此前天文学家用现有手段从未发现过这些行星。
布赖恩特说:“今年似乎确实会成为AI技术的转折点。”但他指的是数据科学、分析工具、云平台、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全面兴起,而不是CES上展出的产品。
他说,电子展上的AI走偏了方向,“我认为AI无处不在的现象还要持续一年,然后人们就会感到厌倦,并换一个新词。人们正是在‘智能’和‘机器学习’被滥用后才改说AI的”。(参考消息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